|
過廬山 / 作者:李曾伯 |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
|
過廬山解釋: 詩詞:《過廬山》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中文譯文:
問詢匡廬幾度經,
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
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
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
定結茅庵入翠屏。
詩意和賞析:
《過廬山》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以廬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詩的第一句"問詢匡廬幾度經",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探訪和追問。詩人想了解廬山的歷史和經歷過的人們。"何時袖手摘天星"則表達了詩人對廬山仙境中奇特景觀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夠在廬山之上,觸摸到天上的星辰。
接下來的兩句"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通過對比世界和廬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廬山清幽自然之美的稱贊。"世如春夢空頭白"意味著世事如夢一般虛幻而短暫,而廬山則被描繪成了一幅色彩青翠的古老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表達了詩人對廬山仙境的向往和渴望。詩人希望能夠前往廬山,尋找仙鶴在那里的痕跡,過鷗汀上的渡口。
最后兩句"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表達了詩人對將來的期許。詩人希望在將來能夠修得道行,成為香山的士人,定居在茅庵之中,與廬山的美景融為一體。
整首詩通過對廬山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廬山的思念和向往之情。詩人通過將廬山與世俗相對比,表達了對清幽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時展現了對廬山仙境的向往和渴望。詩中融入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希望能夠與廬山的美景永遠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