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鄭巽坡詠菊并見寄韻二首 / 作者:李曾伯 |
轉蓬又是幾三秋,客里常宜視鼎羞。
嶺首舍梅無所有,衡陽斷雁寄何由。
凄涼陳跡幾年事,繾綣高情一夕留。
圣代斷無車蓋禁,詩筒毋惜到南州。
|
|
和鄭巽坡詠菊并見寄韻二首解釋: 《和鄭巽坡詠菊并見寄韻二首》是宋代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轉蓬又是幾三秋,
轉蓬指的是蒲草,象征著秋天的來臨。幾三秋表示經過了幾個秋天,暗示時間的流逝。
客里常宜視鼎羞。
視鼎羞意味著看到鼎器(古代用于煮飯的大鍋)會感到羞愧,這里暗示著作者身處貧困之中。
嶺首舍梅無所有,
嶺首指的是山腳下,舍梅表示放棄了梅花。無所有表示一無所有,暗示作者貧困潦倒。
衡陽斷雁寄何由。
衡陽是地名,斷雁寄指的是斷送了寄托心情的信鳥。何由意味著無從傳遞,無從傾訴。
凄涼陳跡幾年事,
凄涼指的是悲涼,陳跡指的是過去的痕跡。幾年事表示長久以來的遭遇和經歷。
繾綣高情一夕留。
繾綣高情暗示著作者的深情厚意,一夕留表示瞬間的停留。
圣代斷無車蓋禁,
圣代指的是古代封建社會,車蓋禁指的是禁止普通百姓使用華麗車輛的政策。斷無表示喪失了,這里指作者無法享受到尊貴的待遇。
詩筒毋惜到南州。
詩筒表示裝載詩篇的容器,毋惜到南州表示毫不吝惜地送到南方。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詩歌的熱愛和執著,不顧一切地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這首詩以貧困的身世為背景,表達了作者的悲涼和無奈之情。詩中通過轉蓬、視鼎羞、舍梅、斷雁寄等意象,描繪了作者身處逆境的困頓和無法傳遞心情的無奈。然而,詩中又透露出作者高情厚意和對詩歌的執著,表達了他不屈的精神和不畏艱難的決心。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創作的詩篇的珍視和不遺余力地傳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承諾。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意象的運用,將作者的心境和思想傳達給讀者,引起共鳴。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生遭遇的思考和對藝術創作的堅守,展示了宋代詩人的才華和情感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