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時思王和尚留 / 作者:李曾伯 |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時止則止行則行,可久則久速則速。
時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禪衲爭歸眾魔伏。
平時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屬。
我歸師去人謂何,毋乃欲善其身獨。
巾瓶到處即為家,何必江湖苦馳逐。
若還飛錫出門去,此一瓣香誰與續。
得住且住則為佳,敬以此為上人祝。
|
|
勉時思王和尚留解釋: 《勉時思王和尚留》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佛教僧人王和尚為主人公,表達了面對世俗紛擾,追求內心寧靜與自我修行的情感和決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時止則止行則行,可久則久速則速。
時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禪衲爭歸眾魔伏。
平時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屬。
我歸師去人謂何,毋乃欲善其身獨。
巾瓶到處即為家,何必江湖苦馳逐。
若還飛錫出門去,此一瓣香誰與續。
得住且住則為佳,敬以此為上人祝。
這首詩詞表達了僧人王和尚對修行的自省和對紛擾世俗的超脫。詩中通過對比面壁者和桑下者的不同境遇,表達了王和尚堅守禪修的決心和毅力。他順應時機,停則停、行則行,速則速,以達到修行的效果。
詩中提到王和尚思念老子的苦行精神,形容自己如孤云般的身心已如槁木一般。他在山中修行三年,戒律嚴苛,與邪惡勢力進行著斗爭。平時他渴望追求禪定,與自然相融,如白石清泉一般清凈自然。
詩中王和尚的歸依師長引發了人們的疑問,他們不理解為何要追求個人的修行而不與世俗交往。王和尚則表達了無論身在何處,只要心境安定,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而不必追逐名利和江湖紛擾。
最后,詩中提到了王和尚飛錫出門的可能性,意味著他可能離開修行地,追求更高的境界。然而,他也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會打斷他修行的連續性,繼續前行的香火將由誰來續傳。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佛教僧人追求內心寧靜和修行的過程。通過對比和對話,表達了對紛擾世俗的超脫和對修行道路的堅守。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遞了追求內心平靜與修行境界的哲思,展現了佛教文化中的禪修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