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應茶馬 / 作者:李曾伯 |
太微一宿燭魚鳧,已奏平反課轉輸。
綠碾雨前舒鳳爪,青鎌雪外長龍顱。
班崇東壁圖書府,惠暢西夷道德涂。
佇佐修壤歌六月,載銘石鼓會東都。
|
|
壽應茶馬解釋: 《壽應茶馬》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壽應茶馬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對茶馬古道的贊美和對文化交流的思考。
詩意:
這首詩以茶馬古道為背景,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展現了茶馬古道的繁榮和文化的交流。詩中通過一系列的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茶馬古道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作者以壽應為名,寓意長壽,也寄托了對茶馬古道長久繁榮的祝愿。
賞析:
《壽應茶馬》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了茶馬古道的世界。首句“太微一宿燭魚鳧”用“太微”指代星宿,暗示了夜晚的靜謐。燭光映照下的“魚鳧”則象征著茶馬古道上的商旅,燭光下的他們在這片古道上行進。第二句“已奏平反課轉輸”揭示了茶馬古道的繁榮景象,商旅們已經完成了交易并向各地輸送商品。
接下來的幾句通過雨、雪、風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茶馬古道上的不同景象。綠色的碾磨機象征著雨前的茶葉,展示了茶馬古道上的繁忙景象。青色的鐮刀則象征著雪后的農田,描繪了古道兩旁的田園風光。這些景象通過對比,突出了茶馬古道在不同季節中的變化,也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最后兩句“班崇東壁圖書府,惠暢西夷道德涂”描繪了古道兩旁的圖書館和道德學堂,暗示了文化傳承和知識的重要性。這兩句詩通過描繪文化教育的場所,表達了作者對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承的思考和贊美。
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隱喻的運用,將茶馬古道的景象和文化交流融入其中,既表達了對茶馬古道的景仰和贊美,又反映了對文化傳承和知識普及的思考。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蘊,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茶馬古道和文化交流的重視和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