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了守衡州 / 作者:李曾伯 |
雁峰自昔號名州,爾既難辭我莫留。
臨政毋忘宣上德,持身謹勿遺親羞。
當令民誦循良守,罔俾人譏恩澤侯。
國事正殷宜黽勉,明年吾自問歸舟。
|
|
送了守衡州解釋: 《送了守衡州》是李曾伯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被送走的人的囑托和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雁峰自昔號名州,
爾既難辭我莫留。
臨政毋忘宣上德,
持身謹勿遺親羞。
當令民誦循良守,
罔俾人譏恩澤侯。
國事正殷宜黽勉,
明年吾自問歸舟。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離別者的告別之情,同時也體現了對其未來的期望和囑托。以下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以雁峰為背景,雁峰是古代守衛邊疆的重要地區,號稱名州。詩人以雁峰來象征離別者的歸宿,表達了他對離別者的祝愿。詩的開篇,詩人用雁峰自古以來的聲望來形容離別者,表達了他對離別者的敬重之情。
詩的第二句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者離開的難以割舍之情。詩人說自己難以辭別,表達了對離別的不舍之情。這樣的表達使整首詩更具感情色彩,增強了讀者對離別的感同身受之感。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送別之際的囑托來表達對離別者的期望。他囑咐離別者在執政之時不忘宣揚上德,即高尚的德行。他還告誡離別者要謹慎自守,不要辜負家族的名聲。這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有德有才的君子。
接下來,詩人又囑咐離別者要讓民眾學習良好的行為規范,以免被人嘲笑享有的尊榮。這表明詩人對離別者的期望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修養,還包括對國家和民眾的關心。
最后兩句是詩人對離別者的祝福和期待。他說國家的事務正在繁忙,希望離別者能夠勤勉努力。他表示明年他將親自回來,詢問離別者的近況。這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者未來的關心和期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和表達詩人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離別者的囑托和期望。同時,詩人通過以雁峰為背景和對國家事務的提及,將個人離別與國家和民眾的關系相結合,體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對社會責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