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再和) / 作者:李曾伯 |
秋豈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濃。
有蕙蘭豐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獻,猶在芙蓉。
舉蟹持醪,得鱸作鲙,晉宋間人有此風。
休輕笑,彼柴桑傲吏,齷齪籬東。
攜壺與客還逢。
愿時許先生杖屨從。
嘆塵蹤如寄,鷗鳧江海,性真聊適,蜩晏鳥蒿蓬。
刮眼青天,驚心黃葉,立盡梧桐月正中。
凄然久,看物情終竟,不心春容。
|
|
沁園春(再和)解釋: 《沁園春(再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豈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濃。
即使秋天來臨,也無法使人感到悲傷,人們并不為秋天而悲傷,反而比春天更加濃郁。
有蕙蘭豐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獻,猶在芙蓉。
花園中有著盛開的蘭草和芳香的菊花,牡丹的美麗也像芙蓉一樣依然存在。
舉蟹持醪,得鱸作鲙,晉宋間人有此風。
舉起螃蟹,端起美酒,捕撈鱸魚來制作鲙(一種鮮美的菜肴),這是晉宋時期人們的風尚。
休輕笑,彼柴桑傲吏,齷齪籬東。
不要輕易嘲笑,那些傲慢的官員來自柴桑,他們的品行卑劣就像東邊破爛的籬笆一樣。
攜壺與客還逢。愿時許先生杖屨從。
我手拿酒壺與友人相聚,希望時光能夠允許先生帶著拐杖和草鞋前來。
嘆塵蹤如寄,鷗鳧江海,性真聊適,蜩晏鳥蒿蓬。
感嘆塵世的流轉如同離散的信件,而江海上的鷗鳥和鳧鴨,它們自然而真實地適應著環境,蜩鳴與鳥鳴都在蒿蓬中。
刮眼青天,驚心黃葉,立盡梧桐月正中。
眼前是湛藍的天空,心中卻被枯黃的落葉所驚動,梧桐樹下正是明亮的月光。
凄然久,看物情終竟,不心春容。
長久以來,我感到凄涼,看著萬物的情感最終終結,卻無法回憶起春天的容顏。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人情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作者通過對秋天的描繪,表達了秋天的濃郁和人們對秋天的喜愛,進一步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詩中還融入了對柴桑傲吏的批評,以及對友情和時光的期盼。最后,作者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觀察和對春天的懷念,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春天美好容顏的留戀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情的筆觸,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