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聲甘州(中秋小集無月) / 作者:李曾伯 |
問孀娥、僝僽厭看人,唯復厭人看。
正涼宵準擬,招延素魄,慰藉蒼顏。
廉纖梧桐細雨,吹徹玉簫寒。
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
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悵,立盡闌干。
想菱花塵匣,憔悴女乘鸞。
恨無從、一登天柱,約賓朋、隨分薦清歡。
持杯祝,老蟾無恙,留待明年。
|
|
八聲甘州(中秋小集無月)解釋: 《八聲甘州(中秋小集無月)》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問孀娥、僝僽厭看人,唯復厭人看"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社會的厭倦和疏離感。"問孀娥"指的是孀婦,"僝僽"則代表疲倦和煩惱。詩人感到疲憊和迷茫,對于外界的關注和審視感到煩厭。
"正涼宵準擬,招延素魄,慰藉蒼顏"描述了一個涼爽的夜晚,作者希望能夠招引月亮的清涼之氣,以慰藉自己蒼老的容顏。這里的"素魄"指的是月亮的清輝。整個場景營造出一種恬靜的氛圍,暗示著詩人對于內心的安撫和尋求。
"廉纖梧桐細雨,吹徹玉簫寒"描繪了秋夜中梧桐樹上纖細的雨絲,微風吹拂中傳來的玉簫聲。這種細雨和簫聲將人們的思緒帶入了山河之間,好像只存在于云端之上,給人以超脫塵世的感覺。
"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悵,立盡闌干"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所引發的惆悵之情。詩人感嘆光陰匆匆,仿佛去年的中秋之夜就在眼前,卻無法挽回或延續,只能黯然神傷。
"想菱花塵匣,憔悴女乘鸞"描繪了一位憔悴的女子,她在想念著存放在花塵匣中的菱花,象征著美好的回憶。"女乘鸞"則表示她懷念的對象已經遠去,無法再相見。
"恨無從、一登天柱,約賓朋、隨分薦清歡"表達了詩人對于無法實現心愿的遺憾之情。他希望能夠登上天柱山,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分享清歡的美好時光。
"持杯祝,老蟾無恙,留待明年"結束時,詩人舉杯祝福老蟾(指月亮)無恙,預祝明年的中秋佳節。這里流露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清幽的意境和內心的感慨展示了詩人對于現實生活的疏離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惆悵之情。通過描繪涼爽的夜晚、月亮的清輝、細雨和簫聲,詩人創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表達了對于紛擾世俗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詞充滿了離愁別緒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離別和歲月流逝的感慨,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