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和鄧季謙通判為壽韻) / 作者:李曾伯 |
老子家山,近古蘇州,有監本呆。
嘆長途荷擔,斯宜已矣,急湍鼓_,豈不危哉。
我愛陶潛,休官彭澤,為三徑荒蕪歸去來。
君恩重,奈邊戈未偃,閫轂猶推。
東南休運將回。
幸天日清明公道開。
把孤忠自許,我心匪石,一真難滅,人口如碑。
青眼舊交,黑頭新貴。
快九萬里風鵬背培。
詩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頤。
|
|
沁園春(和鄧季謙通判為壽韻)解釋: 《沁園春(和鄧季謙通判為壽韻)》是宋代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沁園春(和鄧季謙通判為壽韻)
老子家山,近古蘇州,有監本呆。
嘆長途荷擔,斯宜已矣,急湍鼓_,豈不危哉。
我愛陶潛,休官彭澤,為三徑荒蕪歸去來。
君恩重,奈邊戈未偃,閫轂猶推。
東南休運將回。幸天日清明公道開。
把孤忠自許,我心匪石,一真難滅,人口如碑。
青眼舊交,黑頭新貴。快九萬里風鵬背培。
詩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頤。
中文譯文:
沁園的春天(和鄧季謙通判為壽韻)
老子的家山,就在近古的蘇州,有一個官吏本性遲鈍。
嘆息長途的荷擔,這樣的生活已經足夠,急促的鼓聲,豈不危險啊。
我喜歡陶淵明,辭去官職回到彭澤,選擇了荒蕪的小徑來回往。
君主的恩寵重大,可是邊境的戰事仍未平息,國家的車輪仍在推動。
東南方的運勢將要回轉。幸好天空明朗,公正的道路打開。
我自視為孤忠的人,我的心不像石頭般冷酷,一份真摯難以磨滅,人們傳頌如碑文。
曾經交往的親密朋友,現在已經變得黑發新貴。背負著快九萬里的風鵬,我培養著它。
我的詩篇寄于詩筒,雖然情感仍未盡,但愿能解君的憂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沁園春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事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頭描述了作者老家的山水景色,以及蘇州的古老氛圍。接著,作者嘆息長途的辛苦和擔負,認為這樣的生活已經足夠了,鼓聲的急促讓人感到危險。這部分描寫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疲憊和對安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來,作者提到了自己喜愛的陶淵明,他選擇辭去官職回到彭澤,在荒蕪的小徑上行走。這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的敬仰和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談到了君主的恩寵和邊境戰事的未平。他希望東南方的運勢能夠回轉,國家能夠安寧。作者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孤忠之人的忠誠和堅定,他的心不像石頭般冷酷,一份真摯難以磨滅,人們會像碑文一樣傳頌。
最后,作者提到了曾經的舊交和現在的新貴,以及自己背負的風鵬,表達了對時間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的結尾,作者將自己的詩篇寄托于詩筒,雖然情感仍未盡,但希望能夠解除朋友的憂慮。
整首詩詞以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交織而成。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個人經歷的反思,抒發了對安逸生活和自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對社會變遷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自然意象和比喻,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李曾伯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才華橫溢的詩文表達能力。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有鮮明的個人情感體驗,又融入了對社會和歷史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