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戊午初度自壽) / 作者:李曾伯 |
問訊中秋月,瞥見一眉彎。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羅帶玉簪舊識,俯仰十年間。
記得老坡語,頹景薄西山。
碧虛人,應笑我,已蒼顏。
歲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斷風濤萬里,夢繞煙霞一壑,老矣甚時閑。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門關。
|
|
水調歌頭(戊午初度自壽)解釋: 《水調歌頭(戊午初度自壽)》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問訊中秋月,瞥見一眉彎。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羅帶玉簪舊識,俯仰十年間。
記得老坡語,頹景薄西山。
碧虛人,應笑我,已蒼顏。
歲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斷風濤萬里,夢繞煙霞一壑,老矣甚時閑。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門關。
中文譯文:
詢問中秋月,瞥見彎彎的眉。
湖光山色婆娑,今年又來到桂林。
蓬矢和桑弧初度,佩帶和玉簪是舊相識,回顧這十年的時光。
記得老坡上的語言,頹敗的景色遍及西山。
碧虛人,應該嘲笑我,已經老去。
歲月寒冷無情,唯有內心的熱情不改變。
眼中斷了萬里風濤,夢中纏繞著煙霞的幽谷,年老了,時間顯得多么安逸。
不愿意去酒泉郡,愿意進入玉門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歲月流轉的感慨,以及對自身年老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
詩的開頭,作者詢問中秋夜的明月,卻只能瞥見它微弱的彎眉,這種景象使他感到惋惜。接著,描述了桂林的美景,婆娑的桂樹影子,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自然景色的喜愛。
接下來,作者回顧了十年間的變遷和自己的老去。他提到了蓬矢和桑弧,這是象征青春和壯年的符號,暗示著時間的流逝。羅帶和玉簪則是舊時的陳設,勾起了他對過去舊友和往事的回憶。老坡語和頹敗的景色象征著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更迭。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自嘲地說,雖然他已經蒼老,但他仍然懷有熱情和追求。歲月雖寒冷,但他內心的熱情和志向不會改變。他的眼中看不到遠方的風浪,但他的夢中仍然充滿了美好的幻想。作者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向往和希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選擇。他不愿意留在酒泉郡(這里象征著逝去的過去),而愿意進入玉門關(這里象征著未來的未知)。這表明了作者對新的經歷和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回顧過去和思考未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美麗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對未來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通過描繪桂林的景色、描述歲月變遷以及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詩詞充滿了禪意和哲理。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