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槐廣落第歸揚州 / 作者:韋應物 |
下第常稱屈,少年心獨輕。
拜親歸海畔,似舅得詩名。
晚對青山別,遙尋芳草行。
還期應不遠,寒露濕蕪城。
|
|
送槐廣落第歸揚州解釋: 送槐廣落第歸揚州
甲子資第抱恩光,移薦廣文八載強。
拜親諸侯薄命所,名器落第不自隆。
日隔長安親故遠,風臨揚州外事同。
秋深九月來歸去,恨命年時氣歧融。
古人不兩有如此,別離何以堪忍中?
中文譯文:送槐廣落第歸揚州
甲子年,槐廣考中了進士,他懷著抱獲官職的喜悅,被調往陽城做官已經八年之久,這八年來他一直以文才自傲。他回去拜訪親戚,但由于名聲不好,親戚對他的態度冷淡。他離別那日正當九月,秋深了,心中滿懷遺憾,覺得自己的命運不公,覺得自己的才華應該得到更好的發揮。他感嘆古人沒有像他這樣的痛苦,問自己為什么離別會這么難以忍受。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寫的,描述了自己考中進士但沒有得到令人稱贊的成績后回到故鄉揚州的經歷。詩人以自己為例,抒發了自己競爭激烈的科舉生涯中的失落和不幸以及離別的痛苦之情。詩中透露出對命運的不滿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豪和對命運的不滿,同時也展現了當時科舉制度的殘酷和不公。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在科舉制度下的無奈和迷茫。詩人通過描寫自己考中進士后被遺忘和被辜負的遭遇,表達了對命運的不滿和對現實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樸實無華,但字字句句都能觸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壓抑和無奈。整首詩寫盡了詩人心頭的苦楚和不甘,讓人感受到科舉制度對人才的壓抑和不公的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寫自己親身經歷的離別和迷茫,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不滿。詩人以自己的遭遇為題材,寫出了對科舉制度的批評和對命運的不滿,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痛苦和無奈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對人才的殘酷和不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