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馮魯秀才 / 作者:韋應物 |
晨坐枉瓊藻,知子返中林。
澹然山景晏,泉谷響幽禽。
仿佛謝塵跡,逍遙舒道心。
顧我腰間綬,端為華發侵。
簿書勞應對,篇翰曠不尋。
薄田失鋤耨,生苗安可任。
徒令慚所問,想望東山岑。
|
|
答馮魯秀才解釋: 答馮魯秀才
晨坐枉瓊藻,知子返中林。
澹然山景晏,泉谷響幽禽。
仿佛謝塵跡,逍遙舒道心。
顧我腰間綬,端為華發侵。
簿書勞應對,篇翰曠不尋。
薄田失鋤耨,生苗安可任。
徒令慚所問,想望東山岑。
譯文:
早起坐于奢華的座椅上,卻覺得這一切都是空虛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回到山林中去。早晨的山景寧靜而美麗,泉水和谷地中的鳥兒清脆地歌唱。這景象就像是對辭去官職的古人的致意,灑脫自在地隨性而行。然而,我腰間的服飾依然華麗,被世俗所侵蝕。寫作的事業耗費了我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我卻找不到完美的作品。我的薄田里的莊稼失去了鋤地的手,這些早苗怎么能長得好呢?我只能自愧不如并期待著遠離塵囂去向東山避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給馮魯才子的一封回信。在詩中,韋應物表達了自己對于清閑祥和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并用比喻手法將自己的心境表達出來。整個詩意淡雅,充滿了自然的氣息。
首先,詩人寫道“晨坐枉瓊藻,知子返中林?!彼谏萑A的座椅上,覺得這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而清楚知道應該回歸到樸素深山中。這里表達了作者對于物質享受的淡漠態度,以及對于自然山林的向往。
其次,詩人描繪美麗的山景和寧靜的環境:“澹然山景晏,泉谷響幽禽。”清晨的山景寧靜而美麗,處處都是泉水和幽禽的歌聲。這個景象仿佛是古人辭去官職后得到的禮遇,自由自在地隨性而行。
然后,詩人提到自己的腰間綬子,表示自己依然被世俗所侵蝕,達不到完全的超脫狀態。寫作的事業耗費了詩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卻找不到令人滿意的作品。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寫作能力的自我懷疑和不滿足。
最后,詩人談及自己的田園生活,但卻感到慚愧,因為田地里的莊稼失去了鋤地的手,無法好好維護和耕種。他渴望遠離喧囂塵世,回歸到自然的懷抱。
整首詩寫出了詩人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功名的反思,以及對于寫作事業和田園生活的失落和自我懷疑之情。詩意清新雅致,賞析人沉浸在自然山林的寧靜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