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崔都水 / 作者:韋應物 |
深夜竹亭雪,孤燈案上書。
不遇無為化,誰復得閑居。
|
|
答崔都水解釋: 答崔都水
心事浩茫連廣宇,
于無聲處聽驚雷。
云霓飛動萬重門,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隙中馳騁曾倚天,
輕薄無端顧青天。
四海茫茫皆水土,
哪個凡人敢久安居!
器宇軒昂失慎獨,
雖十五萬人門下,
將何談到朝郎官!
孤城閉月空傷曾,
不識楚鄉此寂寞。
中建蕭條賦白額,
恐憐殘月暗新橋。
中山靖王同泰岳,
終不到此地相接。
灰心黯然不復說,
低估嘲飛與下沉。
初階圣澤高相問,
攜手凌虛瞻黛蜃。
重重歷劫返仙朝,
景云凡骨驕不平,
人間見證提心闌。
譯文:
回答崔都水
思慮廣大如宇宙,
在寂靜之間聆聽驚雷。
云霓變幻萬重門,
思量天地之廣闊無邊,
獨自憂愁而淚水滂沱。
孤雁在夜空中飛翔,曾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暢游。
浮華輕薄,無端地仰天顧望。
四海千里皆是故土,
在這個紛繁世界中,哪個普通人敢久居安定!
相貌堂堂,失了慎重自我,
雖然是高官厚祿之中,
又有何能談到朝廷權臣!
孤城閉月只是傷懷往事而已,
不知有人在楚地如此寂寞。
中原變得蕭條,人們寫下悲憤之詞,
可憐殘月無光照耀新橋。
中山靖王與岳父大人同在,
卻始終未到這里親密接觸。
失望而沮喪,無言可說,
貶低嘲笑那離開和下沉的飄浮。
初入好漢的階段,向上帝高舉問候,
攜手一同凌虛向天空追望美景。
歷盡滄桑回到仙朝,
景云凡骨驕傲不平,
這人間見證了扣緊心扉的痛苦。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答崔都水》。詩人以豪邁的語言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思考和無奈,表現了對人生命運的抱怨和無奈之情。詩人以廣闊的心境和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人生凡塵的感嘆和對宏偉世界的探索的思考。
賞析:這首詩以廣闊的胸襟和豪邁的語言,深情而抒懷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世事變遷的無常和人生的苦短,從而引發了對離愁別緒和對人生紛繁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對世事的悲涼和對現實世界的拷問,揭示了一種為人處世的哲理和對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憑借凄涼孤寂的意境和直抒胸臆的語言,風格獨特,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