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元錫題瑯琊寺 / 作者:韋應物 |
適從郡邑喧,又茲三伏熱。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間別。
殿分嵐嶺明,磴臨懸壑絕。
昏旭窮陟降,幽顯盡披閱。
嶔駭風雨區(qū),寒知龍蛇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
經(jīng)世豈非道,無為厭車轍。
|
|
同元錫題瑯琊寺解釋: 《同元錫題瑯琊寺》是唐代韋應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詩人在朝代喧囂之中感慨萬物的清凈美麗,思慮人世的虛妄和浮躁。他以瑯琊寺為背景,描繪了山明水秀、清幽寧靜的景色,表達了對虛擬世界的厭棄和對自然的追求。
譯文如下:
適從郡邑喧,又茲三伏熱。
剛剛離開喧囂的城市,又是一個炎熱的三伏天。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
山中的景色清新幽美,石縫中的泉水清涼潔凈。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間別。
花香鳥鳴好似仙境,松竹猶如人間仙境。
殿分嵐嶺明,磴臨懸壑絕。
瑯琊寺的殿宇在云霧繚繞的山嶺上熠熠生輝,臺階沿著險峻的峽谷懸垂,景色絕美。
昏旭窮陟降,幽顯盡披閱。
太陽的昏暗和清晨的曙光交替,幽暗和明亮交織,盡情地閱讀和領悟。
嶔駭風雨區(qū),寒知龍蛇穴。
崇山峻嶺中常有風雨,感受到陰寒衣冠束縛無法看到龍蛇的洞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
內(nèi)心空靈淡泊,境界寂靜,塵世的污垢和虛妄都隨之消散。
經(jīng)世豈非道,無為厭車轍。
經(jīng)歷世俗并非真理和道路,無為的態(tài)度使人對繁瑣的生活不再煩憂。
這首詩通過描述瑯琊寺的山水景致,抒發(fā)了詩人對塵世的追求和對個人修養(yǎng)的追求。他認為人們應該舍去喧囂的塵世,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淡泊。詩中表達了將美好的山水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的意境,給人一種追求自然和超脫塵世的感悟。詩人以清新幽雅的詞句,抒發(fā)了對塵世虛妄和浮躁的厭棄,倡導人們向內(nèi)心深處尋找真正的平靜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