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耕叟 / 作者:韋應物 |
蕭蕭垂白發,默默詎知情。
獨放寒林燒,多尋虎跡行。
暮歸何處宿,來此空山耕。
|
|
山耕叟解釋: 山耕叟
蕭蕭垂白發,默默詎知情。
獨放寒林燒,多尋虎跡行。
暮歸何處宿,來此空山耕。
中文譯文:
山上耕作的老人
頭發雪白,默默無言,不知世事變遷。
獨自點燃冷寒的樹林,經常尋找虎的腳跡而行走。
黃昏歸來,不知歸宿何處,只是到這空無一人的山上耕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山上的農耕老人,他已經年邁終年耕耘,頭發已經泛白。他默默無言,似乎不關心外界的一切。他獨自靜靜地放火燒山林,意在焚燒掉棲息在山上的虎,以確保自己的安全。然而,老人卻經常勇往直前地尋找著虎的足跡,在這寂靜的山野中行走。暮歸時,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過夜,只是按慣例來到了這片空谷中耕作。
這首詩表達了老人對自然的敬畏和與之相互共存的生活態度。他雖已年邁,但仍然堅持自己的農耕工作。他雖然孤獨,但依然勇敢地面對危險,追尋著虎的蹤跡。詩中透露出一種勇敢、堅韌而平凡的生活態度,傳達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執著追求。
這首詩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幾乎每一個字都直接表達出老人孤獨而堅韌的形象。通過簡短的句子,韋應物成功地描繪出了老人內心深處的堅強和執著。整首詩觸動人心,讓人想起那些默默耕種、無私奉獻的人們,也讓人深思生活的意義和目標。
總之,這首詩以簡短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苦逐齡的山上農耕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堅守。這首詩寄托了作者對奉獻精神的贊美,通過老人的形象,進一步思考了生活的意義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