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劍行 / 作者:韋應物 |
千年土中兩刃鐵,土蝕不入金星滅。
沉沉青脊鱗甲滿,蛟龍無足蛇尾斷,忽欲飛動中有靈。
豪士得之敵國寶,仇家舉意半夜鳴。
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夏云奔走雷闐闐,恐成霹靂飛上天。
|
|
古劍行解釋: 中文譯文:《古劍行》
千年埋于土中的兩刃鐵,
土蝕不能侵蝕金屬光輝。
厚重的青脊鱗甲上滿是歲月痕跡,
蛟龍雖無足,蛇尾卻也斷裂,
在這沉沉中,它忽然欲飛動,透露了一股靈動之感。
英勇的士人在敵國得到了它,將之當做國寶珍藏。
而仇敵察覺到了這消息,在半夜鳴響了戰鼓。
小兒和女子不可靠近這件寶物,
它內蘊著龍蛇般的變幻。
夏季的云朵疾馳雷聲滾滾,
擔心它會凝結成閃電,沖上天空。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一把古劍的形象與象征意義。這把劍鋒利堅固,歷經千年埋于土中,卻并未受到腐蝕,仍然閃耀著金屬的光輝。劍身上布滿了青脊鱗甲,給人一種厚重和滄桑的感覺。盡管如此,這把古劍忽然之間仿佛要飛動起來,透露出一種靈動之氣。這把劍被一位英勇的士人得到,并被作為寶物珍藏起來,令敵人起了侵略之念,半夜鳴鼓以示敵意。然而,這把劍并不適合小孩和女子接近,因為它蘊含著變幻多樣的力量。最后,詩人描述了夏季的景象,云朵飛速穿梭,雷聲隆隆,暗示著這把劍可能會凝結成閃電,沖上天空。
賞析:這首詩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古劍的形象和象征意義。劍被描述為堅固不凡,歷經千年也未被腐蝕的金屬寶物,與此同時,它又呈現出一種靈動之感,給人以想象和遐想的空間。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將古劍與士人、敵人以及自然界的夏季景象相聯系,表達了劍作為權力、榮耀和力量的象征,在歷史和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整首詩色彩鮮明,意象生動,展現出唐代詩人獨特的筆墨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