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 / 作者:韋應物 |
息駕依松嶺,高閣一攀緣。
前瞻路已窮,既詣喜更延。
出巘聽萬籟,入林濯幽泉。
鳴鐘生道心,暮磬空云煙。
獨往雖暫適,多累終見牽。
方思結茅地,歸息期暮年。
|
|
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解釋: 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
息駕依松嶺,高閣一攀緣。
前瞻路已窮,既詣喜更延。
出巘聽萬籟,入林濯幽泉。
鳴鐘生道心,暮磬空云煙。
獨往雖暫適,多累終見牽。
方思結茅地,歸息期暮年。
中文譯文:
在少林精舍旅居,寄給都邑的親友
依靠松嶺,停駕在此,攀緣登上高閣。
前景明朗,道路已經終結,現在到達了喜悅之境。
走出峽谷,傾聽萬籟,進入林中,滌蕩幽泉。
敲響的鐘聲喚醒了我的道心,暮時鳴響的磬聲充滿了空中的云煙。
獨自前往雖然暫時適意,但是多次辛勞最終會帶來牽掛。
思慮將來,要建造茅屋在這片土地上,等待歸隱的晚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描繪了詩人游歷少林寺的景象,并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表達其中。
詩人用“息駕依松嶺,高閣一攀緣”開篇,以停車在松林下、攀爬高閣的場景,傳達出一個安靜、隱逸的氛圍。接下來,他表達了在這個地方的喜悅與滿足,同時也意味著他在生活中找到了某種解脫。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詩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他傾聽自然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他通過鳴鐘和磬聲,進一步強調了他與人和精神世界的聯系。這些聲音喚起了他的道心,使他內心平靜和富有力量。最后,詩人思考起來,表示自己希望在這個地方建造住所,度過后半年。
整首詩通過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感悟,傳達出一種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人在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心靈的滿足,將自己的愿望和思考與這個特定的地方聯系起來。通過描述自然的美和追求的理想生活,詩人表達了對世俗喧囂的遠離和對心靈自由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