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瑯琊山寺 / 作者:韋應物 |
受命恤人隱,茲游久未遑。
鳴騶響幽澗,前旌耀崇岡。
青冥臺砌寒,綠縟草木香。
填壑躋花界,疊石構云房。
經制隨巖轉,繚繞豈定方。
新泉泄陰壁,高蘿蔭綠塘。
攀林一棲止,飲水得清涼。
物累誠可遣,疲氓終未忘。
還歸坐郡閣,但見山蒼蒼。
|
|
游瑯琊山寺解釋: 《游瑯琊山寺》是唐代韋應物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描述了自己受到命令在瑯琊山寺中修行的情景,表達了對寧靜山水的向往和對修道生活的贊美。
中文譯文:
受命恤人隱,茲游久未遑。
鳴騶響幽澗,前旌耀崇岡。
青冥臺砌寒,綠縟草木香。
填壑躋花界,疊石構云房。
經制隨巖轉,繚繞豈定方。
新泉泄陰壁,高蘿蔭綠塘。
攀林一棲止,飲水得清涼。
物累誠可遣,疲氓終未忘。
還歸坐郡閣,但見山蒼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瑯琊山寺的寧靜和美麗。詩人受命來到這里修行,但一直未能閑暇,直到現在才能游覽山寺。鳴騶響在幽深的澗谷,前方的旌旗在陽光下閃耀。青冥的臺階冷冽,綠沉的草木散發著芳香。溪水流經山谷,疊石堆成云房。甘甜的泉水從陰暗的巖壁中涌出,高處的蘿蔓遮蔭著綠色的池塘。攀登樹林,在那里找到了棲身之所,喝著清涼的泉水。這些物質的累積確實能消除疲勞,但貧窮的人尚未能忘記它們。詩人回到寬敞的郡閣,只見山色蒼茫。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山水為主,展現了詩人對自然風景的贊美。他通過描繪清靜的山川,表達了對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之美的感受。詩中的意象生動而具體,通過運用色彩和聲響來描繪景物,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山水之美。此外,詩人還通過“物累誠可遣,疲氓終未忘”的句子,表達了對貧苦人民的關懷和憐憫之情。整首詩以其清新自然的描寫和情感飽滿的語言,給人以寧靜、美好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