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湯與立父 / 作者:王之道 |
薄俗久不競,丘園多逸民。
聞君輕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夢苕溪曉,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濱。
|
|
哀湯與立父解釋: 《哀湯與立父》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對逝去時光和親人離世的悲傷之情。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薄俗久不競,丘園多逸民。
聞君輕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夢苕溪曉,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哀悼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逝去親人的悲傷之情。詩人首先抱怨社會風氣的淺薄和長期以來的混亂,指出了人們追求名利、爭斗不休的現象。然后,詩人描述了鄉村中有很多逸民隱士,他們遠離塵囂,過著寧靜自在的生活。
接下來,詩人得知親人去世的消息,這個消息讓他再次感到悲痛,他不禁重重地沾濕了巾帕。詩人接著運用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他在黎明時分做的一個夢境。在夢中,他仿佛置身于苕溪,觀賞著清晨的美景。然而,他隨后提到了一座石堵,這座石堵已經存在了千年,阻擋了春天的到來。這里的石堵可以被理解為時光的障礙,它讓詩人感到時間的流逝是如此無情,無法阻擋。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他望向南方的江濱,情不自禁地哭泣。整首詩以凄涼、悲傷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親人離世的痛苦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流逝和親人離世所帶來的悲傷之情。通過描繪社會浮躁、逸民隱居、夢境幻化和哭泣思念等情景,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內心深處的苦痛和對逝去時光的緬懷。整首詩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思和感傷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