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 / 作者:王之道 |
封殖要當同種玉,翱翔端復見停鸞。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
|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解釋: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呂子梅題陳倅家中新種的竹子為主題,表達了竹子高潔的品質和與眾不同的氣質。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題陳倅窗前新栽竹
天地如玉意如琴,翱翔端復見停鸞。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譯文:
在陳倅家窗前新種的竹子上題詩
天地如同玉,情意如琴,自由自在地飛翔,像停在云端的仙鶴。
這位竹子并非塵世之物,怎能與樊川的成千竹竿相比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株高潔的竹子,它的品質高貴,與眾不同。詩人通過將竹子與玉、琴、仙鶴等美好形象相連,寄托了對竹子高尚的贊美和崇敬之情。竹子象征著純潔、堅韌和高尚的品質,與塵世的喧囂和浮躁形成鮮明對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高貴與非凡,展現了詩人對竹子的贊美之情。通過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詩人將竹子與天地、玉、琴、仙鶴等美好事物相聯系,強調了竹子的高尚品質。詩中的“翱翔”、“停鸞”等形象描寫,使竹子的姿態優雅而高遠,給人以清新、純凈之感。
詩人用“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來表達竹子的非凡之處,將其與普通竹子相對照。樊川是中國古代竹子出產較多的地方之一,而詩中的竹子卻因其獨特的氣質而脫俗出塵,不受塵世的局限和束縛。通過對比,詩人突出了竹子的獨特價值和美好品質。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竹子的高潔與超然之美,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純凈世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