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山堂 / 作者:王之道 |
浮云開西風,落木下夕陽。
誰人步東籬,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
南山適當前,翠色摩穹蒼。
我心不期見,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獸夫,泰山空在旁。
|
|
見山堂解釋: 《見山堂》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見山堂
浮云開西風,
落木下夕陽。
誰人步東籬,
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
此意何可量。
南山適當前,
翠色摩穹蒼。
我心不期見,
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獸夫,
泰山空在旁。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浮云開啟西風、落木映照夕陽的景象作為開篇,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給讀者帶來一種寧靜、悠遠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有人走在東籬上采摘菊花,吟詠秋光的情景,這里通過采菊秋光的畫面,進一步營造了淡雅的氛圍。
接下來,詩人以“悠然若有思”表達了自己在這樣的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內心的思緒。他在面對這樣美好的景色時,深深體悟到其中蘊含的意義是無法被凡人所測量的。
然后,詩人將視線轉向了南山的方向,描述了南山的青翠色彩與天空的浩渺蒼穹相互交融的景象。這里通過對南山景色的描繪,使整個詩詞更加宏大而壯麗。
在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眼光?!拔倚牟黄谝姡已叟枷嗤?,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驚嘆和眼中所見的景色的匆匆流逝。最后兩句“咄哉逐獸夫,泰山空在旁”,詩人以泰山作為象征,表達了自己的豁達和胸懷,在追逐世俗之物時,泰山依然高峙在旁,提醒人們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超脫。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詩中融入了自然與人生、內心與外界的對應,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于自然美好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