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晴三首 / 作者:王之道 |
雪壓千山凈,云披萬里晴。
木水爭霽色,檐雨碎寒聲。
靜映吟窗冷,輕浮茗碗清。
最宜今夜月,來借短檠明。
|
|
雪晴三首解釋: 詩詞:《雪晴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之道
雪壓千山凈,云披萬里晴。
木水爭霽色,檐雨碎寒聲。
靜映吟窗冷,輕浮茗碗清。
最宜今夜月,來借短檠明。
【譯文】
大雪覆蓋千山,使得天空萬里晴朗。
樹木和水爭相展現清澈的色彩,屋檐上雨水發出寒冷的聲音。
靜靜地映照在吟窗上,冷冷清清的茗碗輕輕漂浮。
最宜于今夜的明亮月光,借來短暫的光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雪后天空晴朗的景象,以及雪后的寧靜和清冷氛圍。詩人通過形容大雪壓過山巒,云彩散開,展現出一片明凈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木材和水體彼此競相展示其清澈的色彩,而屋檐上的雨滴聲則傳達出寒冷的氣息。在寧靜的環境中,吟窗映照出冷冷清清的茶碗,而茶碗則輕輕漂浮其中。最后,詩人提到了適合于今夜的明亮月光,暗示了詩人借助短暫的明亮光輝來襯托整個景象。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雪后的景象進行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雪后山林的純凈和寧靜,以及悠然自得的心情。詩人通過對木水、檐雨、吟窗、茗碗等事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的環境中,感受其中的清冷和平靜。最后,詩人以今夜的明亮月光作為詩詞的收束,增加了一絲浪漫的氛圍,使整首詩詞更加富有韻味和情感。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與清冷的追求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