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彰教寺 / 作者:王之道 |
過市欲投宿,穢隘非所巡。
人言五里余,有寺潔且寬。
驅駑犯泥淖,敢憚風雨寒。
稻塍與兔逕,縈紆度千盤。
衣裘疲沾濕,腳膝如蹣跚。
歷思圣人語,后獲當先難。
壯哉古道場,暈飛映層巒。
秀色藹松檜,清香馥芝蘭。
我心大有得,豈惟厭游觀。
行行勿躊躇,霽月升云端。
|
|
宿彰教寺解釋: 《宿彰教寺》是王之道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彰教寺
過市欲投宿,穢隘非所巡。
人言五里余,有寺潔且寬。
驅駑犯泥淖,敢憚風雨寒。
稻塍與兔逕,縈紆度千盤。
衣裘疲沾濕,腳膝如蹣跚。
歷思圣人語,后獲當先難。
壯哉古道場,暈飛映層巒。
秀色藹松檜,清香馥芝蘭。
我心大有得,豈惟厭游觀。
行行勿躊躇,霽月升云端。
詩詞描繪了詩人在過市之后尋找住宿的情景。他發現城市的街巷骯臟狹窄,不適合停留。然而,有人告訴他不遠處有一座干凈寬敞的寺廟。詩人勇敢地騎著疲憊的馬,不畏泥濘和寒風雨雪的困擾,順著蜿蜒曲折的道路前行。他的衣服濕透了,腳步也開始蹣跚。但他在歷經艱辛后,終于找到了這座寺廟,感慨圣人的教誨是多么珍貴,后來者要想超越前人是多么困難。
詩詞中描繪了一幅富有古風的畫卷。古道場景壯麗,群山翠綠,道路彎曲蜿蜒。松柏參天,芳草萋萋,散發著清新的香氣。詩人感嘆自己的心境得到了滿足,不僅僅是厭倦了游覽觀光,而是在這種山野間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他鼓勵自己不要猶豫不決,繼續前行,如同晴朗的月亮升起到云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在尋找住宿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艱辛,表達了對古道幽靜和自然山水的向往,以及對圣人教誨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一個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的形象。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山水詩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