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 作者:王之道 |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
|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解釋: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旱季即將結束,秋雨降臨的欣喜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旱彌漫千里,眾人渴望雨霓出現。
聽到夜間檐滴聲,看見清晨山間霧氣。
處暑已過三天,高原上滿地耕犁痕。
我來此地為何喜悅,焦枯土地終于有了泥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干旱的景象和人們期盼雨水的心情。長時間的旱情讓大地干燥焦枯,人們渴望著雨霓的出現,帶來寶貴的雨水滋潤大地。在夜間,聽到檐滴聲,意味著雨水即將到來;清晨,山間彌漫的霧氣象征著雨露的降臨。處暑已過,意味著秋天的到來,農民們在高原上耕種,積極準備收獲的季節。作者以此表達了對雨露的渴望和對農耕生活的喜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旱情和期盼雨露的場景,表達了人們對生命源泉的渴望和對自然恩賜的感激。作者運用了具體的自然景物描寫,如夜間的檐滴聲和清晨的山霧,增強了詩詞的真實感和形象感。通過對旱情和雨水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賴,以及對富饒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的“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農耕生活的重要節點。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表示夏天接近結束,秋天即將到來。暑氣逐漸消退,農民們開始準備耕作,期待豐收的到來。這一描寫凸顯了農耕文化在詩詞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兩句“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表達了作者對雨露的慶幸和對農田的關懷。雨水的來臨使得焦枯的土地得到了滋潤,農作物有了生長的希望。作者以個人的視角表達了自己對雨露的歡喜之情,同時也對農民辛勤勞作的付出表示敬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賴,以及對豐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對自然和農耕生活的描繪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審美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