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浮屠善慧東游 / 作者:王之道 |
西去方祈谷,東來適佩萸。
凄風梧脫葉,積雨稻生蚨。
詩骨寒巖木,禪心古廟爐。
莫將明月句,容易謁姑蘇。
|
|
送浮屠善慧東游解釋: 《送浮屠善慧東游》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浮屠善慧東游,
他鄉(xiāng)西去祈求谷食,
歸來東去,佩戴著萸帶。
凄風吹散梧桐樹上的葉子,
大雨滋養(yǎng)稻田生長著蚨蟲。
這詩詞的骨架之中蘊含著寒冷的巖石和堅實的木頭,
其中禪修的心靈猶如古老的廟堂中的爐火。
請不要將這明亮的月光用來描繪詩句,
因為它容易引領你前往拜謁姑蘇。
詩意和賞析:
《送浮屠善慧東游》是一首表達禪修者離開和歸來的詩詞。詩人以浮屠善慧為主題,通過描述他的西行和東歸,表達了禪修者在修行中的奔波和苦行。
詩詞開篇以浮屠善慧的離去為起點,他離開故鄉(xiāng),前往西方祈求生活所需的食物和物資。這表現(xiàn)了禪修者舍棄塵世物質的追求,追求內(nèi)心的凈化和超脫。
隨后,詩人描述了浮屠善慧歸來時佩戴著萸帶。萸帶在古代被視為吉祥的象征物,常常用于慶祝儀式。這里,它象征著禪修者修行的成果和善果的回報。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凄風吹散梧桐樹上的葉子和大雨滋養(yǎng)稻田中的蚨蟲。這些景象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和流轉,呈現(xiàn)出禪修者修行過程中的世俗紛擾和修行環(huán)境的變幻。
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了詩詞的"骨架",寒冷的巖石和堅實的木頭,以及禪修者內(nèi)心如古廟中的爐火。這些意象傳達了禪修者修行的堅韌和內(nèi)心的堅定。
詩詞的結尾告誡讀者不要將明亮的月光用來描述詩句,因為這樣容易引領人們前往拜謁姑蘇。這是對詩人自身修行經(jīng)歷的警示,提醒人們在修行過程中應專注于內(nèi)心的體驗而非追求外在的虛名和功利。
《送浮屠善慧東游》通過描繪禪修者的離去、歸來和修行環(huán)境的變幻,表達了禪修者對于凈化內(nèi)心和追求心靈自由的追求。同時,詩中透露出對于功利追求和外在虛名的警示,強調(diào)修行者應當專注于內(nèi)心的修煉而非被世俗所迷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