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奴字韻寄李廷吉 / 作者:王之道 |
霜余菊暗荷葉枯,千頭喜見君家奴。
離離丹實照綠葉,不減五松官大夫。
邇來萬木凍欲死,東君信到梅花須。
一枝亞竹斜照水,便覺清香無處無。
李君江南我江北,正如員嶠鄰方壺。
操修迥與世俗異,政事賴有神明扶。
文書甚簡民甚喜,老吏往往寒無襦。
項侯秀發(fā)西楚后,作詩語帶山仙癯。
愿因徐辟見孟子,折簡未敢先招呼。
異時鼎社遂酣暢,會使王衍悲黃壚。
|
|
再用奴字韻寄李廷吉解釋: 《再用奴字韻寄李廷吉》是宋代王之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霜余菊暗荷葉枯,
千頭喜見君家奴。
離離丹實照綠葉,
不減五松官大夫。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霜后,菊花凋謝,荷葉枯黃。作者高興地看到主人的奴仆,象征著豐收的季節(jié)來臨。奴仆的形象如同千頭菊花一樣,照亮了綠葉。這種景象并沒有減損著五松官大夫的威嚴和尊貴。
邇來萬木凍欲死,
東君信到梅花須。
一枝亞竹斜照水,
便覺清香無處無。
詩詞中描述了嚴寒的冬天即將到來,萬物都凍得幾乎要死去。然而,東風(fēng)吹來了梅花的消息,梅花即將綻放。一枝梅花倚靠在垂柳斜照的水面上,清香擴散開來,彌漫在四周,令人感到無處不在。
李君江南我江北,
正如員嶠鄰方壺。
操修迥與世俗異,
政事賴有神明扶。
作者自稱與李君分居兩地,他在江北,而李君在江南。這種分離的感受就像是員嶠和方壺相鄰一樣。員嶠和方壺是兩座山峰,相隔不遠,象征著作者與李君的親近。
作者的品行和修養(yǎng)與世俗不同,他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在政治事務(wù)上,他依靠神明的扶持和指引。
文書甚簡民甚喜,
老吏往往寒無襦。
項侯秀發(fā)西楚后,
作詩語帶山仙癯。
作者提到他的文書簡練,給人民帶來了喜悅。老吏們經(jīng)常為了公務(wù)凍得沒有棉襖。項侯指的是項羽,西楚后指的是他在西楚的時期。項羽秀發(fā)的形象仍然在人們心中留存,他的詩語中流露出山仙般的氣質(zhì)。
愿因徐辟見孟子,
折簡未敢先招呼。
異時鼎社遂酣暢,
會使王衍悲黃壚。
作者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像徐辟一樣見到孟子,但由于自己的身份地位較低,所以還不敢主動招呼。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不允許他們直接相見。如果能在特定的場合相遇,就會使王衍因思念黃壚而感到悲傷。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線,通過對季節(jié)變遷和植物生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喜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暗示自己與李君的分離和對道德境界的追求,展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和追求高尚的精神追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以及對時代背景和政治現(xiàn)實的隱晦描寫,給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間。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獨特感悟,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風(fēng)貌和文人士大夫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