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次韻張叔元 / 作者:王之道 |
遲日輕風過雨天,草青南陌欲生煙。
江湖節(jié)物登王鮪,村落歸心起杜鵑。
已辦尋芳游野寺,何當修禊泛溪船。
路逢少婦攜籠去,為說蠶兒向雨眠。
|
|
春日次韻張叔元解釋: 《春日次韻張叔元》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春日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體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遲日輕風過雨天,
春日的陽光輕柔,微風徐徐,穿過陰雨的天空,
草青南陌欲生煙。
青草在南方的道路兩旁茂盛得如同要冒出霧氣。
江湖節(jié)物登王鮪,
河流和湖泊里的生物蓬勃生長,
村落歸心起杜鵑。
鄉(xiāng)村的人們心意回歸,杜鵑鳥開始鳴叫。
已辦尋芳游野寺,
已經去游尋覓芳香的野外廟宇,
何當修禊泛溪船。
何時才能舉行凈心的禊事,蕩舟于溪水之上。
路逢少婦攜籠去,
途中遇見一位年輕婦人帶著蠶籠前往,
為說蠶兒向雨眠。
她告訴我蠶兒因為雨水而在安然入眠。
詩詞的詩意描繪了春日的景色和人物的動態(tài),展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人們對自然的親近與關注。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讓大地蘇醒,草木生長茂盛,景色宜人。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變化和美好,他訪尋廟宇,游覽野外,希望在寧靜的環(huán)境中修身養(yǎng)性。在旅途中,他遇見了一位少婦,她帶著蠶籠前往別處。她告訴詩人,因為雨水的滋潤,蠶兒安然入睡。這一幕讓詩人感到自然和人的和諧共生,以及對生命的關懷和呵護。
整首詩詞以春日的景象為背景,展現(xiàn)了自然和人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悅和對自然的敬畏。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修身養(yǎng)性的向往和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思考。整體氛圍溫婉恬靜,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