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 / 作者:王之道 |
聚散時來不自由,相逢相別欲何尤。
韋皋況有三年約,陶谷端非一日謀。
殘角為誰驚曉夢,遠山多事惹春愁。
故園又作驪駒賦,尚幸持觴為勸留。
|
|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解釋: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
聚散時來不自由,
相逢相別欲何尤。
韋皋況有三年約,
陶谷端非一日謀。
殘角為誰驚曉夢,
遠山多事惹春愁。
故園又作驪駒賦,
尚幸持觴為勸留。
譯文:
聚散時常無法自由,
相逢與離何可埋怨。
韋皋雖有三年的約定,
陶谷的離別并非一時決定。
誰會打擾我拂曉時的夢境,
遙遠山川引起了春天的憂愁。
我重新寫起了關于驪駒的賦詩,
幸運的是,還能舉起酒杯勸留你。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中聚散離合的感慨。詩人認為聚散離合是無法預料和掌握的,無論是相逢還是分別,都沒有什么過錯可言。詩中提到了韋皋和陶谷,分別象征了兩種不同的離別情感。韋皋的三年約定暗示了長時間的離別,而陶谷的離別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詩人在遠離故園的異鄉,面對著殘存的鄉愁和無盡的思緒,寫下了關于驪駒的賦詩,寄托了對故園的思念之情。然而,詩人仍然希望能夠舉起酒杯,勸留離別的朋友,表示希望能夠再次相聚。
賞析:
該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人生中聚散離合的無常和無奈。詩人通過對韋皋和陶谷的描寫,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離別情感,使詩詞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詩中的“殘角”和“遠山”則象征了離別所帶來的痛苦和思念。最后,詩人以驪駒的賦詩和持觴勸留的行為,表達了對友情和親情的珍重和期待。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勾勒出復雜的情感,展示了王之道獨特的詩詞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