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清化人示寒山 / 作者:王之道 |
師從天臺來,示我一集詩。
開編未及讀,涕淚已交頤。
紛紛世間人,迷妄覺者誰。
浮沉苦海中,俗出無端涯。
寒山與拾得,旁觀為興悲。
作詩三百篇,勸戒仍嘲嗤。
覺此未覺者,當下成牟尼。
此意亦良厚,奈何人罕知。
師持國清缽,欲救云堂饑。
贈言亦安用,聊以報所貽。
|
|
國清化人示寒山解釋: 《國清化人示寒山》是王之道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師從天臺來,示我一集詩。
開編未及讀,涕淚已交頤。
紛紛世間人,迷妄覺者誰。
浮沉苦海中,俗出無端涯。
寒山與拾得,旁觀為興悲。
作詩三百篇,勸戒仍嘲嗤。
覺此未覺者,當下成牟尼。
此意亦良厚,奈何人罕知。
師持國清缽,欲救云堂饑。
贈言亦安用,聊以報所貽。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王之道向寒山示教的情景。王之道是師從天臺山而來,他展示了一本集子給寒山看。然而,他自己還沒有來得及閱讀其中的內容,就已經被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感慨世間的人們紛紛迷失,不知道自己的迷惑之處。在浮沉的苦海中,人們的追求無止境。寒山和拾得作為旁觀者,對此感到憂傷和悲哀。王之道自己創作了三百篇詩詞,但他的勸戒和警示卻被人們嘲笑。那些沒有覺悟的人們成為了牟尼,指的是他們沉迷于世俗無法自拔。王之道的這種深刻意義很宏大,但可惜人們很少理解。
賞析:
《國清化人示寒山》是王之道表達自己對世俗迷惑的深刻思考和警示的作品。詩中通過對師從天臺來、開編未讀等情節的描寫,展現了王之道內心的激動和感慨。他認為世間的人們陷入迷妄之中,對自己的迷惑一無所知。詩中的浮沉苦海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在世俗中追求無止境的狀態。寒山和拾得作為旁觀者,對這種迷失感到悲哀。王之道自己的詩作和警示卻遭到了人們的嘲笑,諷刺了人們對真理的無視。詩的最后,王之道贈言師持國清缽,希望能救濟那些饑餓的人們,這也是他對世俗的回應和展示自己的行動。整首詩詞通過對現實的揭示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王之道對世界的關懷和呼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