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沈次韓歷陽歸來見寄 / 作者:王之道 |
臘近梅爭白,冬溫柳漸黃。
強吟詩思澀,幽步野情步。
別去嗟何闊,歸來肯遽忘。
開緘得佳句,和氣溢寒鄉。
|
|
和沈次韓歷陽歸來見寄解釋: 《和沈次韓歷陽歸來見寄》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臘近梅爭白,冬溫柳漸黃。
隨著臘月的臨近,梅花爭相開放,爭奇斗艷,紛紛展示出潔白的花朵;而柳樹則在寒冬中溫暖起來,逐漸泛黃。
強吟詩思澀,幽步野情步。
我努力吟詠詩篇,但思緒卻顯得晦澀,不易抒發;我獨自漫步在幽靜的鄉野之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情趣。
別去嗟何闊,歸來肯遽忘。
離別之時,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惆悵,感嘆別離的距離何其遙遠;然而歸來之后,是否會迅速忘卻呢?
開緘得佳句,和氣溢寒鄉。
當我拆開信封,讀到了你給我的佳句,心中充滿了喜悅,文字中洋溢著親切溫暖的情感,仿佛寒冷的鄉野頓時變得溫暖起來。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梅花與柳樹在冬天的變化,反襯出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詩人在臘月梅花爭艷的景象中,感嘆著離別的傷感與歸來的喜悅。詩句簡練而含蓄,運用了對比手法,使得詩情與自然景物相互映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傾慕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還體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將和氣溢滿寒冷的鄉野。
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展現了王之道細膩的感受力和對自然的敏感觸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詩人將內心情感與外在環境相結合,使得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冬日的寒冷、梅花的純潔與柳樹的溫暖,同時也引起讀者對人情世故的思考。這首詩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讓人陶醉于自然和詩意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