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 / 作者:王之道 |
老松如蛟龍,秋來露鱗甲。
雷霆昨夜雨,奮迅以時發。
道人粲可流,出世雨相法。
至今獅子吼,狐兔尚驚怛。
金繩小金山,突兀一峰拔。
桐城舊知音。
相招遺書札。
世情強輕得,祖道無廣狹。
天寧有佳句,鐘磬斗鏗戛。
嗟予丘壑姿,晚歲麋鹿狎。
屬和良不工,前詩萬鈞壓。
|
|
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解釋: 《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情感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道人精神境界的贊美,并表達了對桐城舊友的思念之情。
詩詞中描述了一棵老松樹,將其比喻為一條蛟龍。隨著秋天的到來,松樹的枝葉透露出鱗甲的痕跡。雷雨昨夜帶來了驚人的雷霆,如同勇敢的戰士在適當的時刻迅速奮發。道人的精神境界如此出色,流露出超凡脫俗的氣質。即使至今,獅子仍然咆哮,狐兔仍然驚恐。
金繩山是一座突兀而高聳的山峰,它猶如一根金色的繩索。桐城是作者過去的老友所在地。作者在詩中表示,曾經相識的知音已經離去,只留下了一封書信。現實社會的風尚追求功利,但祖先的道德觀念是廣闊而無限的。天寧有著美妙的詩句,鐘聲和磬聲相互競鳴,發出清脆的聲響。
詩人自嘆道自己的姿態如同山丘和山谷,晚年的歲月像麋鹿般輕松自在。與這首詩相比,自己的創作顯得平庸無奇,無法與之相媲美。詩人以"前詩萬鈞壓"來形容前人的作品之卓越和壓力。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情世故的思考,抒發了作者對道人境界的贊美和對舊友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對自己創作的評價也表達了對前人創作的敬畏和敬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