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 / 作者:王之道 |
水外峰巒碧四環,雨多門徑蘚苔斑。
滯留又及炊新粟,歡喜何當見舊山。
招隱有詩來霅上,倦游無夢到云間。
西興十里秋潮晚,坐數扁舟帶月還。
|
|
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解釋: 詩詞:《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
譯文:
在蕭山臨川亭的墻壁之間留下的題詩
詩意:
這首詩是王之道在宋代寫的,他以景物描繪和感慨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幅山水之景,表達了對舊山和舊時光的思念和向往。詩人抒發了自己招隱、倦游的心境,同時通過描寫秋潮和扁舟歸還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和諧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王之道獨特的寫作風格。詩人以瑰麗的筆觸描繪了遠山的峰巒,使讀者感受到宏偉壯麗的景象,而通過描述門徑上的蘚苔斑斑,詩中的景色更顯得生動自然。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滯留的炊新粟與歡喜見舊山相對照,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重返故地的期盼。
詩中的招隱和倦游,展示了詩人內心的追求與欲望。他希望能夠在霅上招待一位有詩才的隱士,一同分享詩歌和深山的寧靜。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疲倦漫游生活的厭倦,他希望能夠擺脫世俗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寧靜。
詩末描繪的西興十里秋潮晚和扁舟帶月的情景,給人以寧靜和恬淡之感。這里的秋潮和扁舟象征著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也代表了詩人希望回歸自然、追求寧靜生活的愿望。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的變化和人的心境,展示了王之道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讓讀者在靜心品味中感受到山水之美和內心的寧靜。它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追求,又給予人們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