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贊寧上人 / 作者:王之道 |
支公兼有董狐才,史傳修成乙夜開。
天子遠酬丹詔去,高僧不出白云來。
眉毫久別應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
若念垂瞳欲相見,未訪西上一浮杯。
|
|
寄贊寧上人解釋: 《寄贊寧上人》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詩詞作品。該詩描繪了作者對贊寧上人的崇敬之情,并表達了想要與贊寧上人相見的愿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寄贊寧上人
支公兼有董狐才,
史傳修成乙夜開。
天子遠酬丹詔去,
高僧不出白云來。
眉毫久別應垂雪,
心印休傳本似灰。
若念垂瞳欲相見,
未訪西上一浮杯。
詩意和賞析:
《寄贊寧上人》描繪了作者對贊寧上人的崇敬之情,并表達了作者想要與贊寧上人相見的愿望。詩中以對贊寧上人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展示了王之道對高僧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首句“支公兼有董狐才”,表達了贊寧上人的卓越才能,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為令人欽佩的人物。接著,“史傳修成乙夜開”,暗指贊寧上人的修行成果,在佛法中獨具一格。
接下來的兩句“天子遠酬丹詔去,高僧不出白云來”,通過對比天子與高僧的行動,表達了贊寧上人的高尚品質和超凡境界。天子遙遠贊賞的信詔飛來,而高僧卻不離白云之處,彰顯了高僧的超脫和清凈之境。
下半部分的兩句“眉毫久別應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表達了作者對贊寧上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追憶與贊寧上人的久別之情,希望他能夠再次相見。眉毛上的寒毛似乎要下雪一般,內心的印象也不再傳遞,仿佛一切都變得暗淡無光。
最后兩句“若念垂瞳欲相見,未訪西上一浮杯”,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渴望與贊寧上人再次相見的心情。作者希望能夠拜訪贊寧上人,與他共享一杯酒,在西方極樂世界相見。
整首詩以自然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抒發了作者對贊寧上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通過細膩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展示了王之道在詩詞中對高僧境界和修行追求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