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朗公見贈 / 作者:王之道 |
朗公垂老尚吟詩,曾泛三湘看九嶷。
欲問勞生心擾擾,強酬佳句思遲遲。
紅塵策馬殊無味,碧杖移僧自合宜。
共待中條山有雪,寺樓吟望更同誰。
|
|
次韻和朗公見贈解釋: 《次韻和朗公見贈》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朗公垂老尚吟詩,
曾泛三湘看九嶷。
欲問勞生心擾擾,
強酬佳句思遲遲。
紅塵策馬殊無味,
碧杖移僧自合宜。
共待中條山有雪,
寺樓吟望更同誰。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之道以次韻和朗公見面時的贈詩。詩中描述了朗公雖然年事已高,卻仍然熱衷于吟詩,并且曾經游歷過湖南三湘地區和浙江九嶷山。王之道表達了對朗公辛勤勞作和內心的煩擾之情,并用自己的詩句來回報朗公的才情。他認為紅塵世界的喧囂對于心境沉靜的僧侶來說毫無吸引力,而持杖的僧人恰如其分地適合這種生活方式。最后,王之道與朗公共同期待著中條山上的積雪,一同登上寺樓吟誦,享受這美好時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朗公的垂髫之年仍然保持著吟詩的熱情,表達了對朗公的敬意和贊賞。詩中的"三湘"和"九嶷"是指湖南三湘地區和浙江九嶷山,顯示了朗公游歷的廣泛和對自然景色的欣賞。王之道用"勞生心擾擾"來形容朗公內心的煩擾,表達了他對朗公辛勤工作的關注,并通過回贈佳句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在詩的后半部分,王之道通過對比紅塵世界的喧囂和僧人的寧靜生活,表達了自己對禪修生活的向往。最后,他與朗公共同期待著中條山上的雪景,希望能夠在寺樓上一同吟誦,共享這美好的時刻。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朗公的贊賞和對禪修生活的向往。同時,描繪了自然景色和內心情感的交融,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期待與珍惜。整體上,這首詩詞既展示出了宋代文人的情懷與境界,又傳遞了人們對于寧靜、自然和心靈凈化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