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僧辨端 / 作者:王之道 |
南僧如竹{上竹下韋},在處即成林。
雖去常人發,不異常人心。
邈哉端上人,所得趣向深。
云泉香火里,日夕長苦吟。
為我有時名,踏雪來相尋。
相尋緣底事,論詩復鳴琴。
我是折腰吏,衣帶塵土侵。
何以謝吾師,恨無虞師金。
|
|
贈僧辨端解釋: 《贈僧辨端》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贈送給辨端這位僧人
南方的僧人像竹子一樣(上部是竹,下部是韋)
無論在哪個地方都能成為一片竹林
雖然離開了常人的煩惱,卻不失常人的心性
辨端啊,你的修行之路是遙遠而深入的
在云泉香火的場所里,你日夜長時間地苦心吟誦
為了我有時的名聲,你踏雪而來相見
相見的緣分從底層的瑣事開始,我們討論詩詞,一起彈奏琴音
我是一位低頭耕耘的官吏,衣帶上沾滿了塵土
我該如何來感謝我的師父呢?真希望有金子來作為禮物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王之道向僧人辨端贈送詩詞的場景。詩人通過對辨端的贊美,表達了對他修行之道的敬佩和贊賞。辨端作為一位南方的僧人,像竹子一樣在任何地方都能成為一片林海,不受常人的煩擾,卻仍然保持著常人的心性。辨端的修行之路十分深入和遙遠,他在云泉香火的場所里日夜長時間地苦心吟誦。為了能與詩人相見,他不畏嚴寒踏雪而來。詩人和辨端相見后,他們從瑣事開始,一起討論詩詞,共同欣賞琴音。詩人自謙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位低調的官吏,身上沾滿了塵土,對于辨端如此無私的教誨和幫助,他不知道如何感謝,希望能夠用金子來表達感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辨端的描寫,展示了一位虔誠修行的僧人的形象。辨端雖然超脫塵世,但他并不疏離常人,仍然保持著常人的情感和人性。他在云泉香火的場所里長時間苦心修行,表現出對佛法的深入追求和執著。詩人通過對辨端的贊美,表達了對僧人修行精神的敬佩和欽佩之情。詩詞中的琴音和討論詩詞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和辨端之間的心靈契合和共同追求。詩人自謙的態度和對辨端的感激之情,彰顯了師徒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辨端的尊重。整首詩詞抒發了對辨端的深切贊美和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佛法和修行的敬仰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