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春日) / 作者:王之道 |
水外山光淡欲無。
堤邊草色翠如鋪。
綠楊風軟鳥相呼。
牛蒡葉齊羅翠扇,鹿黎花小隘真珠。
一聲何處叫提壺。
|
|
浣溪沙(春日)解釋: 《浣溪沙(春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之道。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水外山光淡欲無。
堤邊草色翠如鋪。
綠楊風軟鳥相呼。
牛蒡葉齊羅翠扇,
鹿黎花小隘真珠。
一聲何處叫提壺。
譯文:
水面之外山光淡得幾乎不可見。
堤邊的草色翠綠如同鋪展開來。
綠楊樹隨風輕拂,鳥兒互相呼喚。
牛蒡葉齊聚如羅翠色的扇子,
鹿黎花綻放小而珍貴,仿佛隱于狹隘之中。
一聲提壺之叫聲從何處傳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象。詩人通過描繪水面、堤邊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春天的美麗和寧靜。水面上山光淡薄,給人以朦朧之感,而堤邊的翠綠草色則顯得生機盎然。綠楊樹搖曳著柔軟的枝葉,引來鳥兒相互呼喚,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氛圍。牛蒡的葉子齊聚,宛如羅翠色的扇子,而鹿黎花雖小卻珍貴,如同隱匿在狹隘之處的珍珠。最后,詩人聽到一聲提壺之叫,但并未說明叫聲的來處,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日的美景和生機勃勃的氛圍。詩人通過描繪水、山、草、樹、鳥、花等元素的細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春日景象中。最后一句"一聲何處叫提壺"給人以一種懸念與想象的余地,讓讀者思考叫聲的來源,增添了詩意的深度。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春景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獨特的感受力,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生命的蓬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