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敗…為獸之窮第二 / 作者:柳宗元 |
獸之窮,奔大麓。
天厚黃德,狙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
皇旅靖,敵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
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組,啖以秩。
黎之陽,土茫茫。
富兵戎,盈倉箱。
乏者德,莫能享。
驅豺兕,授我疆。
|
|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敗…為獸之窮第二解釋: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敗…為獸之窮第二》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獸之窮,奔向大麓。
天厚黃德,狙獷服。
甲之櫜,弓弩矢箙。
皇旅靖,敵逾蹙。
自亡其徒,非我所屠。
屈伸猛獸,謙卑而戰栗。
以尺組束縛,以秩序安撫。
黎民遭受戰火,土地茫茫。
富有兵器與戰爭,糧倉箱子充盈。
沒有德行的人,無法享受和平。
追逐豺狼和熊羆,賦予我邊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獸群走投無路的悲慘景象,它們奔向大山,逃離了原有的領地。在這個描述中,柳宗元通過描繪動物的逃亡,隱喻了動蕩時期人民的困境和國家的動蕩局勢。詩中出現的"天厚黃德"指的是天命厚重,黃帝的威儀,顯示了作者對天命的敬畏之情。"狙獷服"表達了獸群逃亡時的慌亂和不安。"甲之櫜,弓弩矢箙"表明了獸群在逃亡過程中所面臨的威脅和危險,而"皇旅靖,敵逾蹙"則描繪了人類力量的強大和對敵人的壓倒性勝利。
詩中的"自亡其徒,非我所屠"表達了作者對獸群命運的無奈,他并不是它們的屠戮者。"屈伸猛獸,謙卑而戰栗"描述了動物在逃亡中的委曲與恐懼。"以尺組束縛,以秩序安撫"揭示了人類對動物的控制和統治,通過尺度和秩序來維持社會的穩定。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人民的困境和社會的不公,有些人占有豐富的兵器和糧食,而一些弱者卻無法享受到和平和安定。最后兩句"驅豺兕,授我疆"表達了作者對國家邊疆的擔憂和對國家安寧的期望,希望通過擊退敵人來保衛疆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動物逃亡的描繪,寓意了唐代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同時,作者也通過對人類與動物關系的思考,表達了對社會秩序和和平的追求,以及對國家安危的關切。這首詩詞在形象描寫和寓意的表達上都具有深刻的意義,展示了柳宗元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