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 / 作者:柳宗元 |
貞一來時送彩箋,一行歸雁慰驚弦。
翰林寂寞誰為主,鳴鳳應須早上天。
一生判卻歸休,謂著南冠到頭。
冶長雖解縲紲,無由得見東周。
|
|
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解釋: 《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作品。這首詩寫的是柳宗元奉答楊侍郎的長篇書信。
詩詞的大意是:楊侍郎來時送了一封彩箋,我已經送回了一行回信,好像雁兒拍翅膀安慰了緊張的琴弦。翰林官員們寂寞地坐著,誰敢居功自傲,就像鳳凰必須盡早飛上天空一樣。一生努力,最后也只能歸于平淡,雖然被稱為南冠,但這個頭銜終將過去。即使解除了束縛,也無緣一睹東周之景。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貞一來時送彩箋,
回信送歸雁慰驚弦。
翰林寂寞誰為主,
鳴鳳應須早上天。
一生判卻歸休,
謂著南冠到頭。
冶長雖解縲紲,
無由得見東周。
這首詩通過自述和借敘的手法,表達了柳宗元對自己一生努力的總結和對官場虛榮的淡薄態度。詩中提到的彩箋和回信,象征著官場中的互動和應酬,以及個人的交往和表達。琴弦緊張的比喻,顯示了官員們在職場競爭中的緊張和不安。
詩中提到的翰林寂寞,暗示了官員們的孤獨和無奈,而鳴鳳早上天的意象,則暗示了官員們必須抓住機會盡早獲得升遷和成功。
接下來,詩中的一生歸于平淡和南冠道盡了頭,表達了柳宗元對自己個人成就的淡漠態度。他覺得雖然自己被賦予了南冠之名,但這個頭銜遲早會過去,終將迎來平淡。
最后一句冶長雖解縲紲,無由得見東周,柳宗元暗指自己雖然擺脫了官場的束縛,但也沒有機會一睹東周的繁榮景象了。這是對過去輝煌的回憶,也是對官場生涯的一種感慨。
整首詩以柳宗元特有的冷峻、淡薄、豁達和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看透和人生的冷靜態度。作者通過自述和抒發感慨,展示了一種獨特的審慎和淡泊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