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 / 作者:晁補之 |
金丹妙通靈,子有遺世術。
石髓不成餐,閔予多滯骨。
絲聲紡事暮,搗聲寒事來。
竹葉將菊花,及時同一杯。
匏器祀天地,貴質不貴華。
土緣井渠繁,生氣泄大和。
革面固非性,小人變丹青。
木雞本無心,風雨安所能。
|
|
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解釋: 《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是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是他回答黃魯直的兩首詩的答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金丹妙通靈,子有遺世術。
石髓不成餐,閔予多滯骨。
絲聲紡事暮,搗聲寒事來。
竹葉將菊花,及時同一杯。
匏器祀天地,貴質不貴華。
土緣井渠繁,生氣泄大和。
革面固非性,小人變丹青。
木雞本無心,風雨安所能。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一系列主題,包括修煉內丹、人生的困境、時光流轉、自然界的變化以及道德觀念等。
晁補之首先提到了金丹,金丹是道家修煉的內丹,被描述為神奇通靈的物質。他說有些人擁有超凡的技藝,可以傳授給后代。然后,他提到石髓,指的是石髓無法作為食物,暗喻人們尋求的東西事實上并不能滿足他們內心的需求。
接下來,他描述了絲聲和搗聲,描繪了黃昏時紡織和打磨的場景。這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們在寒冷的時候開始工作。竹葉將菊花,及時同一杯,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意思,即人們應該抓住機會享受當下。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晁補之談到了匏器祀天地。匏器是一種用葫蘆制成的容器,用于祭祀天地。他認為重要的是實質而不是華麗的外表。他還提到土緣井渠繁,表示人們與土地的聯系密切,同時也暗示著生氣散發出偉大的和諧。
然后,他談到了革面固非性,指出真正的品性是不會變化的,而小人卻會改變。最后一句“木雞本無心,風雨安所能”,意味著木制的雞沒有心靈,風雨無法對其產生影響,暗示了一種無畏的態度和堅定的信念。
賞析:
《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詩詞,通過一系列意象和隱喻,探討了人生、修行、時間、自然和道德等主題。
詩詞以金丹和石髓作為開端,揭示了人們對物質追求的困境,以及真正滿足內心需求的重要性。接著,通過描繪紡織和打磨的場景,詩人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們如何在逆境中努力工作。
接下來,詩人通過竹葉將菊花的意象,強調了及時行樂的重要性,鼓勵人們珍惜當下。他還通過匏器祀天地的比喻,提出了實質重于形式的觀點,以及土地與人類的密切聯系。這種聯系既表現為土地豐饒的井渠,也表現為人們與土地共同創造出偉大和諧的生氣。
詩詞的后半部分著重強調了道德和品性的重要性。革面固非性的描述暗示了真正的品性不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而小人則會因為私利而改變立場。最后一句“木雞本無心,風雨安所能”表達了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無畏的態度,即無論面對風雨還是艱難,真正的信念和內心的堅定都將不受外界干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隱喻,探討了人生的追求、時間的流逝、自然界的變化以及道德觀念的重要性。它鼓勵人們珍惜當下,堅守真正的品性,無畏面對困難,并尋求內心的滿足和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