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胡戢七首 / 作者:晁補之 |
時平未用入山深,歲晚何妨木秀林。
聞說熊羆參后乘,可容牛下有哀吟。
|
|
和胡戢七首解釋: 《和胡戢七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時平未用入山深,
歲晚何妨木秀林。
聞說熊羆參后乘,
可容牛下有哀吟。
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山林景色的詩詞。詩人在時平未得到世人的推崇之時,仍然心懷進取,希望能夠融入深邃的山林。即使歲月漸晚,仍然不妨礙美麗的樹木在森林中繁茂生長。詩人聽說熊羆在參差不齊的山峰之間穿行,可見山林的廣闊和險峻。甚至那些體型龐大的牛也能在山林中自由穿行,并發出悲凄的哀鳴。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林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詩中的"時平未用入山深"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不滿,同時也表現了他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歲晚何妨木秀林"描繪了歲月的流逝,但并沒有削弱山林的美麗和生機。"聞說熊羆參后乘"以及"可容牛下有哀吟"則展示了山林的廣袤和險峻,以及其中生靈的凄涼存在。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山林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這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山林的壯麗景色,給人以寬廣和深邃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點之一: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刻畫自然景物,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