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懷八弟三首 / 作者:晁補之 |
揚州全盛吾能說,鴨腳瓊花五百年。
忽見山光好詩軸,卻思淮浦舊漁船。
柴荊故俗真虛老,松菊幽齋已重遷。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隨分有風煙。
|
|
寄懷八弟三首解釋: 《寄懷八弟三首》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揚州在全盛時期我能夠講述,鴨腳瓊花已有五百年。
突然看到山光明媚的詩卷,便想起淮浦舊時的漁船。
柴荊的故俗已經真實而又虛老,松菊的幽齋已經多次遷移。
就讓我拄著扶藜,朝著衡山和霍山望去,清秋隨遇而有風煙。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故鄉揚州的懷念之情。他描述了揚州的輝煌過去,以及傳世已久的鴨腳瓊花,這是揚州的一種特色美食。然后,他突然看到山光明媚的詩卷,讓他回憶起淮浦的舊時漁船,喚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接下來,晁補之描述了柴荊的故俗已經變得真實而又虛老,松菊的幽齋已經多次遷移,可能意味著他對故鄉的人事物的變遷感到遺憾。最后,他表達了對衡山和霍山的向往,渴望在清秋之時感受到那里的風景和氛圍。
賞析:
《寄懷八弟三首》是一首寄托思鄉之情的詩詞。晁補之通過對揚州的描繪和對故鄉的懷念,表達了他對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對故鄉變遷的惋惜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揚州的盛景、美食和詩卷的描寫,以及對淮浦舊漁船、柴荊故俗和松菊幽齋的回憶,展示了作者對故鄉的熟悉和對往昔歲月的留戀。最后,他以衡山和霍山的景象作為寄托,表達了對新的環境和體驗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晁補之對故鄉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作者通過景物的轉換和對比,將個人情感與宏大的自然景觀相結合,使詩詞更具意境和藝術魅力。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表達了作者深情厚意的思鄉之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