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 / 作者:晁補之 |
建鼓求亡子,初昧學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歲未遲。
滿國和巴人,若士誰與知。
平陸不推舟,客行當來茲。
定居厭屋廬,風雨勞所思。
執鞭慕昔人,孰與并此時。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則來詬,慎密又逢譏。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聲復藏熱,雷火忽然微。
開口且復歡,是事置勿推。
閉眼可內視,獨復不自為。
|
|
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
建鼓求亡子,初昧學所之。
筑起鼓樓,祈求亡兒的歸來,初次迷茫地探索著學問之路。
除去日月多,及此歲未遲。
排除了無窮無盡的時光流轉,直到這一年依舊不曾遲延。
滿國和巴人,若士誰與知。
滿國的人們和來自巴國的士人,有誰能夠了解其中的艱辛?
平陸不推舟,客行當來茲。
在平坦的陸地上不推動船只,作為客人的旅行將在這里進行。
定居厭屋廬,風雨勞所思。
安定居住,討厭那普通的住所,風雨中的辛勞使人思考。
執鞭慕昔人,孰與并此時。
手持鞭子向往古人的風范,有誰能與現在的時代并駕齊驅?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破舊的皮袍無法抵御寒冬,需要寄望于別人的溫暖。
危言則來詬,慎密又逢譏。
說出危險的話語,便會遭受指責,謹慎言行卻又會遭遇譏笑。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實現大志向仍需如此,持有薄弱的心志又能期望什么呢?
收聲復藏熱,雷火忽然微。
收斂聲音,隱藏內心的激情,雷霆般的火焰突然變得微弱。
開口且復歡,是事置勿推。
還是開口歡笑吧,不要再推測這件事情了。
閉眼可內視,獨復不自為。
閉上眼睛可以看到內心的景象,卻又無法擺脫自我的束縛。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晁補之在學問和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困惑。他筑起鼓樓,希望通過學問來尋找亡兒的歸來,但時間的流轉依然沒有停止,他深感自己的努力未能及時取得成果。他感嘆自己的追求與辛勞,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境。他在平陸上旅行,不再推動船只,表示他已經決定在陸地上安定下來,但仍然憂慮風雨帶來的辛勞。他向往古人的風范,但又懷疑自己能否與當下同步。他感到自己的困境,需要他人的幫助和溫暖,但卻可能受到批評和譏笑。他認識到自己的志向薄弱,難以實現遠大的目標。他將內心的激情深藏,不再展露,雷火般的熱情逐漸消退。最后,他勸告自己,應該開口歡笑,不要過多糾結于這件事情,閉上眼睛可以看到內心的景象,但仍然無法完全擺脫自我的束縛。
這首詩詞展現了晁補之在追求學問和人生意義方面的內心掙扎和困惑。他表達了對于追求的努力和渴望,同時也揭示了他在現實世界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和難題。作者對于自己的志向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感到無奈,但又不愿放棄追求。整首詩詞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晁補之的內心情感,既有對于現實的思考和反思,也有對于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從賞析角度來看,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體驗。通過對個人經歷和內心矛盾的描繪,展示了晁補之作為一個追求學問和理想的人的心路歷程。他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追求和困惑,以及對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的認識。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和思考的空間,體現了宋代詩人對于人生和學問的思索和探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