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劉景文登大安閣 / 作者:晁補之 |
劉侯先將軍,忠義當代顯。
喑噁指戎虜,卻走自相踐。
西坡坐首鼠,勢蹙不得免。
天憐壯士窮,有子如此鮮。
清時鑄農器,文字正須勉。
行吟畔牢愁,憤悱亦足遣。
時來躡云梯,仰視天宇展。
下俯河兩涯,牛馬細不辨。
達生匪行怪,未用驚邑犬。
官閑尚數臨,泑澤要清淺。
|
|
同劉景文登大安閣解釋: 《同劉景文登大安閣》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劉景文與我同登大安閣,
他是一位忠義顯赫的將軍。
他指出敵國的罪惡,
結果敵人自相踐踏。
他坐在西坡上,頭頂上有鼠標,
雖然勢力被壓制,卻無法逃脫。
天上的上帝憐憫這位壯士的困境,
因為他有這樣優秀的兒子。
在和平時期鑄造農具,
文字要正確使用,需要努力。
我行走吟唱在監獄之旁,
表達了我的憤怒和憂傷,也足以發泄。
時機來臨,我攀登云梯,
仰望著天空展示著宇宙。
從上面俯視河流兩岸,
牛馬的細節難以辨認。
達到成功并不奇怪,
沒有驚動城中的狗。
官員們偶爾來此,
享受著清淺的泉水。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與劉景文一同登上大安閣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劉景文的忠誠和正直,以及他對敵人的斗爭,表達了對忠義將軍的贊賞與敬佩。詩人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憤怒,以及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賞析:
《同劉景文登大安閣》以劉景文為主線,通過描寫他的英勇和忠誠,突顯了忠義將軍的高尚品質。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劉景文指戎虜、自相踐,西坡坐首鼠,行吟畔牢愁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將軍的英勇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景,表現出對社會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整首詩詞情感激昂,既賦予了將軍的英雄形象,又抒發了詩人的憤怒和渴望。它展現了宋代士人對忠誠和正義的崇高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現實的種種不公與困境。這首詩詞凝聚了晁補之對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性的關懷,是一首充滿力量和情感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