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袁疇耕道見貽 / 作者:晁補之 |
閱世紛紛共旅亭,歸來眼為里人明。
老夫未嘆嘗三已,吾子何憂取一名。
仁義夙心成自誤,文章小道得高評。
曲池遠市偏宜暑,攜卷同來看月生。
|
|
次韻袁疇耕道見貽解釋: 《次韻袁疇耕道見貽》是宋代晁補之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閱世紛紛共旅亭,
歸來眼為里人明。
老夫未嘆嘗三已,
吾子何憂取一名。
仁義夙心成自誤,
文章小道得高評。
曲池遠市偏宜暑,
攜卷同來看月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己和袁疇的交往的感慨。詩人在旅途中閱讀了很多世事的瑣碎,回到家中后感覺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他自稱已經(jīng)是個年老之人,卻從未感嘆過歲月的流逝。而他的子弟卻為了名利而憂心忡忡。晁補之認為,自己一生秉持著仁義之心,卻因為誤入了小道而導致名利不顯。他認為自己的文章雖然在小圈子里得到了高度的贊譽,但在更廣闊的社會中并不為人所知。詩的最后幾句則描繪了一個曲池旁的市集,這里因為樹蔭遮蔽,比較適宜避暑。晁補之邀請袁疇一起帶著書卷來此觀賞月亮的升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晁補之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比自己和袁疇的心境,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薄態(tài)度和對仁義道德的堅守。他認為自己雖然在小圈子中有一定的成就,但在更廣闊的社會中名聲不顯,這也可以看作是對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困境的一種抒發(fā)。詩的最后幾句描繪了一個安靜宜人的場景,與前面的憂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閑適自在、遠離紛擾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調(diào)子,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思和對名利的淡漠態(tài)度。它既有個人的感慨,也有對社會現(xiàn)象的觀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