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春行贈范振 / 作者:晁補之 |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復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葉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風高駕潮晚不落。
鼓聲冬冬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樓,不出山行不記秋。
越舶吳帆亦何故,今年明年來復去。
|
|
富春行贈范振解釋: 《富春行贈范振》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復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葉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風高駕潮晚不落。
鼓聲冬冬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樓,不出山行不記秋。
越舶吳帆亦何故,今年明年來復去。
中文譯文:
錢塘江北百里余,漲沙不再生出菰蒲。
沙田里的老桑樹葉粗糙,江潮沖擊樹根,根部已經半枯。
八月九月秋風惡劣,風勢猛烈,潮水遲遲不退。
鼓聲咚咚地敲打著槳,船帆呼嘯著,爭相靠近富春城下停泊。
你的家有茅屋和城樓,不出山去行走,不會感受到秋的變化。
越國的船只和吳國的帆,紛紛來了又去,明年又會再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晁補之所見所感,以及對時光流轉和自然變化的思考。詩中通過描寫錢塘江北一帶的自然景觀和富春城的情景,表達了對歲月變遷和人事荏苒的感慨之情。
首先,詩中描述了錢塘江北一帶的沙灘漲沙,菰蒲不再生長,老桑樹的葉子粗糙,江潮沖擊著樹根,樹的根部已經半枯。這些景象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衰敗,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無常。
其次,詩中提到了秋風惡劣、風勢猛烈,潮水遲遲不退。這揭示了秋天的凄涼和無情,強調了季節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力量。
然后,詩中通過描寫船鼓聲和帆船的往來,展現了繁忙的水上景象和人們的奔波。富春城下的茅屋和城樓象征著安定的家園和城市的繁華,而作者提到自己不出山行,不去追尋外面的世界,表達了對寧靜生活和內心深處的思考。
最后,詩中提到越國的船只和吳國的帆,來了又去,明年又會再來。這句話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世事無常,凸顯了歲月往復和人生的無常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界的變化和人事的無常,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詩意深沉,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