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閻子常平戎操 / 作者:晁補之 |
嶧陽之孤桐,踣自霹靂斧。
龍伏之靈林復古,斷文橫截絲百縷。
下垂七軫如牛乳,上有明星稀可數。
當軒拂拭待君鼓,君心有在君未語。
仲尼昔時從師襄,頎然一人猶望羊。
我獨懷之千古長,杖策不省頤之忘。
去年河決瘡未補,今年赤地無禾黍,像龍焚尪亦何取。
堂上平戎不敢聽,且激南風召時雨。
|
|
聽閻子常平戎操解釋: 《聽閻子常平戎操》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嶧陽有一棵孤雄的桐樹,遭受了霹靂斧的砍伐。龍的靈氣隱藏在古老的林木中,斷裂的絲線橫截其中百百縷。七條下垂的枝干像牛的乳汁一樣,上面稀疏地有幾顆明星可數。我站在門前拂拭著等待你的鼓聲,你的心在那里,你卻未開口。像孔子昔日跟隨老師襄去,他高大的身影還在遠處望著羊。我獨自抱著這份思念,拄著拐杖,卻不忘記頤養身心。去年河流決口未修復,今年紅土地上沒有莊稼。就像龍焚燒了亡夫一樣,我堂上的平戎之曲不敢聽,只能激起南風,呼喚時雨。
詩意:
這首詩寫了一位名叫閻子常的平戎(平定邊疆)之曲。詩中通過描繪一個桐樹受到砍伐、絲線斷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落和社會動蕩的憂慮之情。詩人以借古喻今的方式,通過對孔子從師之事的提及,表達了對偉大人物的敬仰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最后,詩人以一種悲壯的筆調,表現了自己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晁補之深沉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述被砍伐的孤雄桐和斷裂的絲線,詩人隱喻了國家的衰敗和社會的動蕩。嶧陽的孤桐代表著國家的孤立和危險,而斷裂的絲線則象征著社會紐帶的破裂和秩序的混亂。詩中還通過描寫下垂的枝干和稀疏的明星,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未來的迷茫。
詩中提及孔子從師之事,表達了詩人對偉大人物的敬仰。通過與孔子的對比,詩人展現了自己的自省和反思,強調了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傳承的重要性。
最后幾句以悲壯之情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河流決口未修復、紅土地上沒有莊稼的描寫,暗示了社會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難。詩人所在的堂上的平戎之曲不敢聽,表達了對當時政治氛圍的憂慮和對權貴的不滿。最后的南風和時雨象征著希望和救贖的力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未來的期待和對社會變革的渴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通過對孤雄桐、斷裂絲線和與孔子的對比等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偉大人物的思考和反思。通過悲壯的筆調和最后的希望象征,詩人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對國家未來的期望以及對社會變革的渴望。這首詩在寫景的同時融入了情感、思考和社會意義,展現了晁補之獨特的詩心和對時代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