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五 / 作者:晁補之 |
驅馬馬走山,回車車漸水,涂窮我何適,慟哭盈襟淚,巢居識風聲,穴藏知雨意,救斗曾得傷,纓冠亦可已,
|
|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五解釋: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五》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驅馬馬走山,
回車車漸水,
涂窮我何適,
慟哭盈襟淚。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游歷西部山水的心境。他駕馭著馬匹穿越山巒,回首時,馬車已經行至水邊。詩人感慨自己窮困潦倒,不知何處可去,內心悲傷之情溢于言表,淚水滿襟。
巢居識風聲,
穴藏知雨意,
救斗曾得傷,
纓冠亦可已。
這兩句描繪了詩人在隱居中的生活。他在棲身之處能夠感知到風的聲音,隱藏在洞穴中能夠預知雨水的意味。詩人曾經經歷過戰亂,也曾在戰斗中受傷,現在他已經放下了戰爭的紛擾,戴上了文士的纓冠,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這首詩詞流露出晁補之內心深處對戰亂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他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體驗,表達了對安寧和平靜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他對逝去的戰爭歲月的回憶和感慨。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