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和答 / 作者:晁補之 |
當時同赴飲城西,傾蓋論心已恨遲。
湖海可無年少氣,雪霜還有歲寒枝。
功傳汗竹藏王府,詩入文弢動島夷。
不會書生安用此,眼前睫固未曾知。
|
|
再用前韻和答解釋: 詩詞:《再用前韻和答》
作者:晁補之(宋代)
當時同赴飲城西,
傾蓋論心已恨遲。
湖海可無年少氣,
雪霜還有歲寒枝。
功傳汗竹藏王府,
詩入文弢動島夷。
不會書生安用此,
眼前睫固未曾知。
中文譯文:
我們當時一起去城西喝酒,
傾心暢談,已感到時間過得太慢。
湖海雖然沒有年輕人的活力,
但雪霜依然會降臨寒冷的樹枝上。
功績傳承汗竹,藏在王府之中,
詩詞融入文弢,影響著島夷之間。
那些不懂得書生們如何能夠理解這一切,
眼前的景象他們從未見過。
詩意和賞析:
《再用前韻和答》是晁補之的一首詩作,他與朋友一起在城西喝酒,深談心事,卻感到時間過得很慢,因為他們沉浸在交流中無法自拔。詩人通過描述自然界的變化來對比人的年少與衰老,湖海雖然沒有年輕人的活力,但雪霜依然會降臨在寒冷的樹枝上,暗示人的青春會逝去,歲月會帶來衰老。
詩中還提到了功績和詩詞的傳承,汗竹指的是王府中珍貴的竹簡,記錄著英勇事跡;文弢指的是島夷之間的文化交流,詩詞的影響力延伸到了島夷之間。這表明詩人認為,英勇事跡應該被后人傳承,而詩詞則應該具有跨越國界的影響力。然而,詩人認為那些不懂得欣賞這些事物的書生們無法理解其中的意義,他們對于眼前的景象缺乏認知。
整首詩寫出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以及對功績和詩詞的傳承的呼喚。通過對自然景象和文化交流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于年少時光的懷念以及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