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信守李秬二首一 / 作者:晁補之 |
誰榜鈴齋作面山,晦明終日卷簾看。
賦成夜燭才銷寸,衙退朝曦未半竿。
柱渚孤吟愁旅雁,蘇門雙嘯駭朱鸞。
平生五褲何須詠,一借黃鍾變谷寒。
|
|
次韻信守李秬二首一解釋: 《次韻信守李秬二首一》是晁補之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誰榜鈴齋作面山,
晦明終日卷簾看。
賦成夜燭才銷寸,
衙退朝曦未半竿。
柱渚孤吟愁旅雁,
蘇門雙嘯駭朱鸞。
平生五褲何須詠,
一借黃鍾變谷寒。
中文譯文:
誰在鈴齋作《面山》,
晝夜卷簾觀賞它。
賦作已成,夜燭剛熄,
官府退朝,朝曦未過半竿。
柱渚上,寂寞吟唱著憂愁的旅雁,
蘇門里,兩聲嘯叫驚動了紅鸞。
人生多少次重要的事情,何必再去歌頌,
一杯酒借來,黃鐘的音調已經轉為了谷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景色和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寂寞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詩人在鈴齋觀賞《面山》的情景,將晦暗和明亮的景象相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寫作中的心情。他在夜晚辛勤創作,直到燭光熄滅。官府退朝,朝曦剛剛升起,詩人的創作熱情依然未減。
下半首描繪了柱渚上的旅雁和蘇門中的紅鸞。旅雁孤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孤獨的感傷之情。紅鸞的嘯叫則給人一種震撼之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他認為在人生的重要時刻,不必過多地歌頌,而是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黃鐘的音調已經變成了谷寒,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感慨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寂寞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越時空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