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用前韻再呈博士黃冕仲 / 作者:晁補之 |
龍津之北雙溪騖,逶迤勢入龍津聚。
龍歸何處牛斗閑,劍不可求江海古。
慘澹猶思八百年,變化豈無神物主。
何當旋柁入奫淪,儻可然犀照毛縷。
登樓那有北客同,把酒但看南雁度。
更邀桃葉遠臨水,正值荔枝紅照戶。
入梁一曳鄒陽裾,思越屢吟莊舄句。
竹林觴詠當日情,峴山名姓它時慕。
一聞說盡青鞋游,令我乘風欲仙去。
|
|
復用前韻再呈博士黃冕仲解釋: 《復用前韻再呈博士黃冕仲》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龍津之北雙溪騖,
逶迤勢入龍津聚。
龍歸何處牛斗閑,
劍不可求江海古。
慘澹猶思八百年,
變化豈無神物主。
何當旋柁入奫淪,
儻可然犀照毛縷。
登樓那有北客同,
把酒但看南雁度。
更邀桃葉遠臨水,
正值荔枝紅照戶。
入梁一曳鄒陽裾,
思越屢吟莊舄句。
竹林觴詠當日情,
峴山名姓它時慕。
一聞說盡青鞋游,
令我乘風欲仙去。
中文譯文:
北面的雙溪奔流向龍津,
蜿蜒曲折地匯入龍津。
龍歸何處牛斗相爭無事,
劍無法尋求江海上古。
悲涼之情縈繞八百年,
世界萬物的變化豈無主宰。
何時才能旋轉輪輿進入奫淪,
或者能讓犀牛的角照亮毛細。
登上樓閣,但見無人相伴,
只把酒杯舉起觀看南方雁群飛過。
更邀請桃葉遠遠飄至水面,
此時正值荔枝紅艷照亮門戶。
走進梁地,鄒陽的裙裾拖曳在一旁,
心中思念著越地,頻頻吟唱莊舄的詩句。
竹林中舉杯歌詠,述說當年的情感,
峴山的名姓在那個時代被仰慕。
一聽說盡青鞋的游玩經歷,
令我乘風欲去仙境。
詩意和賞析:
《復用前韻再呈博士黃冕仲》是晁補之以黃冕仲為名又一次運用前一首詩的韻腳再次創作的。詩中描繪了龍津北面雙溪的景色,以及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龍津”指的是一個地名,雙溪奔流入龍津,形容水流蜿蜒曲折。詩句中的龍、牛、劍等象征著古代的英雄壯志和歷史傳說,暗示了歷史的變遷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歷史意象,表達了對八百年歷史變遷的思考和感慨。他認為變化背后有神秘的力量主宰,人們應當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詩人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能夠進入歷史的輪回之中,或者能夠以犀牛的角照亮人世間微小而珍貴的事物。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舊時光和文人境士情懷的追憶和渴望。他感嘆登樓時沒有北方的知交相伴,只能獨自舉杯觀賞南方的雁群飛過。他還邀請桃葉飄至水面,贊美荔枝紅艷的美景。
詩人提到了鄒陽和莊舄,表達了對他們的思念和對過去文人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在竹林中舉杯歌詠,述說當年的情感,感受峴山的壯麗和名姓的仰慕。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聽聞了青鞋游玩的故事后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夠乘風而去,追尋仙境般的美好。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歷史意象為背景,通過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文人情懷的思念和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運動的描寫手法,給人以深沉而幽遠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