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王定國二首二 / 作者:晁補之 |
還朝便與山水疏,只有此月隨吾居。
莫論人隔十日面,猶勝犬傳千里書。
清虛有物濯煩暑,藤床對月如對雨。
賦成鴻雁入周詩,未覺宣王似吾主。
|
|
和王定國二首二解釋: 《和王定國二首二》是宋代晁補之所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還朝便與山水疏,
只有此月隨吾居。
莫論人隔十日面,
猶勝犬傳千里書。
清虛有物濯煩暑,
藤床對月如對雨。
賦成鴻雁入周詩,
未覺宣王似吾主。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晁補之在離開宮廷回歸山水之間的心境。詩人與山水相親,只有這個月份才是他的真正居所。無論他與人隔開十天,他仍然比狗傳遞千里書信更勝一籌。在寧靜虛無的環境中,他能夠洗滌煩躁的心情。藤床對著明亮的月光,如同對著細雨一般。他的詩篇像鴻雁一樣飛入周王的詩集,而他自己卻并沒有感覺到宣王與他一樣重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晁補之對山水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還朝"意味著晁補之離開了朝廷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他認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屬感。
詩中的"莫論人隔十日面,猶勝犬傳千里書"表達了晁補之對人際交往的淡漠態度。他認為與人隔開十天,他的心情仍然比狗傳遞千里書信更加平靜和自在。這種情感上的疏離感體現了他對寧靜和孤獨的追求。
詩中的"清虛有物濯煩暑,藤床對月如對雨"描繪了晁補之在山水環境中的恬靜生活。他把煩躁的心情洗滌在清涼的清泉中,享受藤床上的寧靜,與明亮的月光如同對著細雨一般。
最后兩句"賦成鴻雁入周詩,未覺宣王似吾主"表達了晁補之對自己詩篇的態度。他將自己的作品比作鴻雁飛入周王(指周敦頤)的詩集,但他自己并沒有感覺到宣王(指宣和王趙宣、王安石)與他一樣重要。這可能是他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和對自己地位的低估。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山水自然和寧靜生活的描繪,表達了晁補之對離群索居和詩作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他對人際關系和政治環境的冷淡態度。 |
|